IBM、Google研「預言級」天氣預報系統 數十億觀測點隨時準過天文台!
其實,造成民眾不信任天氣預報的原因除了預報本來就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之外,也因為近年極端氣候的出現頻率愈發提高,單靠政府機構實在難以每一次都精準地預測到極端氣候何時發生。
這個事實大大改變了天氣預報產業,一批致力於更快、更精準預測天氣的新創公司橫空出世,並且持續擴張。
傳統天氣預報不夠精準 「預言級」天氣預報系統誕生
在美國有一間新創公司名為Tomorrow.io。Tomorrow.io 雖然2016年才成立,卻已經跟達美航空、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美國網球公開賽等知名組織合作。其原因就在於Tomorrow.io 表示自己能做到「臨近預報」,即能夠提供以分鐘為級距、以街道為劃分的天氣預報。
Tomorrow.io 的創辦人認為,由於氣象觀測器的數量不足,無法改善天氣預報的精準度。於是他們想到可以用行動網路監測天氣,而觀測器就是全球數以億計的手機、筆電和物聯網裝置。
透過這個方式蒐集來自無線網路、衛星、雷達和其他感測器的數據建立高清的氣象地圖,其空間解析度是原本的2倍。
紐澤西州霍博肯市的CRO (Chief Resilience Officer) Caleb Stratton 表示,霍博肯市的下水道系統有問題,當降水強度大於每小時2.03公分時,街道就會氾濫。而當他們跟Tomorrow.io簽約後,Tomorrow.io 就在預測模型寫入額外程式,當預測降水量將超過臨界點時,天氣預報平台就會發送通知給政府內部。
準確預告暴風雪結束時間
此外,美國麻塞諸塞州布羅克頓市的營運總監Pat Hill 也說,Tomorrow.io 能夠明確地告訴他暴風雪將在幾時幾分結束,使得Hill 得以提前兩小時解散支援人員和設備,從而幫助市政府省下十多萬美元的人力成本。
除了有利新創公司崛起,氣象對大企業來說也是一門可以幫助既有業務發展的好生意。例如,科技公司IBM在2015年底斥資25億美元買下大型氣象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的數位部門,看上的就是巨量氣象數據帶來可延伸性。
例如,對保險業客戶來說,天氣數據讓他們能在極端氣候中更精準設計保險產品,也能減少詐欺索賠的狀況。又如,IBM根據天氣數據,協助客戶3M,對位在空氣品質較差地區的消費者推送廣告,讓3M的空氣清淨機銷量因此成長2.4%。
Google 也在2020年提出一項廣告新專利,是根據用戶所在位置的新天氣,在用戶搜尋時推出最合適的廣告,促進更多用戶點擊廣告。
Google 表示,天氣預報技術能夠精準預測消費者季節性需求,例如,在每年開始下雪的第一天,提高搜尋結果中保暖衣物、滑雪裝備的排序;夏天來臨前,把泳衣、防曬產品移到關鍵字廣告的前段,從而刺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