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7月上市 小米複製蘋果模式 撐起5000億估值 | 新股分析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複製蘋果模式 撐起小米5,000億元估值
小米自2011年推出首部智能電話後,憑著低價銷售中端手機策略,銷售快速增長,成為主導內地手機市場成為「一哥」。
但近年面對華為、OPPO及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的競爭,他們同樣採取低價銷售策略,成功吸引消費者轉用,令小米的市佔率下滑。
小米商業模式受到考驗,近年重整旗鼓,將業務結構分為三部分, 包括智能手機、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及互聯網服務。
小米在提交上市文件中,便特別有一封給投資者的公開信。雷軍在信中開首就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正式為集團發展方向定位。
要令公司的業務模式轉型,小米近年開始銷售手機以外的產品,推出自主品牌的智能手表、檯燈、空氣淨化器,以及溫濕度感應器等智能家庭電器。
這些家庭電器統一由米家應用程式控制,小米可收集大量的實時用戶行為數據,這正正是目前大數據時代中最重要的資源。
推自家操作系統
小米創始人雷軍針對內地用戶開發的MIUI操作系統,儼然像蘋果公司(美股編號:AAPL)般發展專用的行動作業系統iOS。
小米從操作系統、應用程式及手機硬件,試圖打造「小米生態鏈」。
目前小米已經透過小米互娛、小米金融及小米影視等應用程式,佈局遊戲、金融及娛樂等領域,其中手機遊戲的銷售、聯運是小米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當小米累積大量用戶後,基於 MIUI這個作業系統及旗下各項應用程式,成為小米向用戶提供收費的增值服務和賺取廣告收入的銷售渠道,就可更精準迎合用戶喜好及需要提供互相應的服務。
模式與蘋果iOS生態圈接近
其模式與蘋果iOS生態圈接近。蘋果有完整的生態圈,就互聯網服務而言,包括App Store的軟件生態,覆蓋影視、音樂、書籍及新聞等全套內容體系。
另外,蘋果還有Apple Pay支付體系、 Safari瀏覽器、iWorks辦公套件及iCloud雲端儲存等增值服務。
由於蘋果的iOS系統是閉環生態圈,蘋果的產品無法與其他產品一起使用,如想使用Apple Watch就必須有一部iPhone,這令用戶的黏性非常高。
雷軍早前便揚言,小米硬件純利率不會逾5%,意味小米無意靠賣手機賺錢,反而著重吸納用戶,務求將「小米生態鏈」擴大。
MIUI月活躍用戶1.9億
小米在上市文件披露,目前小米自家操作系統MIUI月活躍用戶達1.9億,截去年底每名用戶平均互聯網服務收入為57.9元人民幣,按年增加約19.4%。
同時小米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消費類IoT平台。
另外,截至今年3月止,小米開發了38個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00萬人的應用程式;及18個每月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人的應用程式。
互聯網市場所帶來的空間想像力,自然遠遠超過純硬件銷售,這也成為支撐小米高估值的關鍵。
小米能否成功複製蘋果生態圈的模式,目前仍有待時間驗證。但顯然,小米目前未能完全擺脫市場視其為手機生產商的形象。
由上市文件中披露,小米去年全年1,146億元人民幣收入中,硬件所佔比超過90%,單是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已佔70%。
至於互聯網業務收入則僅只佔收入的8.6%,毛利率達60%以上,這部分的收入主要包括在線廣告、互聯網金融及出售應用程式等。
但由於目前互聯網業務收入佔仍較細、規模尚未成熟,增加了市場對小米是否屬互聯網公司的質疑,也是導致市場對小米估值不斷變動的原因。
小米為加快在互聯網服務方面的佈局,公司在上市申請文件中表示已取得ICP許可證(有關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有關互聯網節目、劇目及表演)、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有關經營在線遊戲)。
金融方面,小米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及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許可證,從中可以反映出小米在互聯網服務方面藍圖。
不過,市普遍認為小米最大的挑戰,是現內地科網巨企如騰訊控股(00700)及阿里巴巴集團(美股編號:BABA)等,已幾乎瓜分內地整個互聯網服務市場,小米單靠硬件渠道
來累積用戶,雷軍要配合天時、地利及人和始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