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飲運動飲品會致肥

生活消閒

廣告

烈日當空的日子, 出一陣街都已經大汗淋漓,當想買支冰凍飲品爽吓時,好多人都會揀「貌似」較健康嘅 運動飲品 。有汗出,買支電解質飲品補充吓都好正常啫?咁你就錯了! 係又飲唔係又飲,唔單只有機會攝取過多糖致肥,同時亦有機會出現高血壓!立即幫大家問問營養師,睇睇幾時飲先最好!

體液相近補水最佳
電解質,睇電視賣廣告成日講,幾乎聽到識背,來來去去都係「補水、解渴、迅速吸收……等等」,但當中好多唔着眼嘅地方我哋經常都忽略,而且好多人將唔正確飲用方式習以為常。其實所謂電解質飲品,即係同人體體液相近嘅液體,所以飲品廠商生產電解質飲品嘅時候,會模仿人體體液為標準。普遍電解質飲品主要成分可分為三大種,包括水分、糖分及其他電解質,如鈉、鉀、鎂及鈣等。由於人體在做運動時流失汗液及水分,而飲用跟體液成分相近嘅電解質飲品,無疑係最有效嘅補充方法。

做任何運動都要飲?
由於運動飲料本來係專為長跑運動員或大量出汗嘅人而設,而作為一個運動量唔夠嘅人,根本冇需要成日飲。因為此舉只會額外增加正餐之外所吸收嘅營養素,如糖及鈉等,飲得多就會有致肥或高血壓出現。舉例在室內做健身,如舉完重肌肉會疲勞,但由於出汗量不及跑步,所以也不適宜飲電解質飲料。咁咩情況先可以飲?大前提當然係做運動,資深營養師黃榮俊(John)指,若以一支約500毫升為例,大約要跑成個鐘頭先可以消耗,所以一般人如果進行低至中度運動(如跑步)不夠一個鐘頭,飲清水已經足夠;而多過一個鐘的中強度運動就可以飲一支。

幾時先啱飲?
其實在運動頭10至15分鐘只需補充200至400毫升水就已經足夠,而電解質飲品在運動完之後飲,期間每20至30分鐘補150至200毫升這個飲用率為最佳。筆者亦聽過有啲健康人士自稱從來做運動只飲水,覺得做完運動飲有糖分嘅嘢係「白做」。其實單單只補充水分,有機會令體內電解質濃度變淡,如果這些糖、鈉質及礦物質含量偏低,影響耐力及體能,更有機會出現抽筋等情況。因為長時間運動會先消耗葡萄糖後再燃燒脂肪,而電解質飲品可立即補充葡萄糖,糖分有效地被轉化為熱量,令身體可以持續做運動,推遲疲勞出現的時間。

一些飲品宣稱低糖,但加了甜味劑,令電解質補糖補能量的作用相對地減少。

含維他命C有益啲?
從市面上嘅大部分電解質飲料,常見嘅款式都以灰色半透明嘅水嘅原味為主,當中包括產地來自中港台,很多牌子亦有推出加入不同口味嘅版本,而就算同牌子的電解質飲品,每款嘅成分隨口味而有機會不一樣,點揀至好?其實本港賣得嘅,基本嘅糖、鈉、脂、熱量及蛋白質等都有齊,有啲亦會印出所含嘅電解質濃度及其他成分,筆者今次就以最常飲用嘅幾款作參考。營養師指,坊間幾個常見牌子電解質飲品濃度都大同小異,影響不算大;購買時不需要刻意去選擇含有維他命C的電解質飲品,因為平時從飲食中吸收已夠,過多反而會肚痛。在選擇時,糖分反而係最值得注意嘅一項。

台灣的電解質飲料中,會出現「滲透壓」這個標籤項目,即糖或鈉濃度愈高,滲透壓亦自然高。

濃度高易解渴?
飲品除咗最重嘅水分外,當中嘅糖轉化為能量亦係佢最特別嘅功效。一般電解質飲品都約有12至13茶匙糖,最佳為每100毫升飲料約佔6克,即6%左右,因為胃部吸收速度及效果在這個濃度表現最佳,同時最快落腸吸收。但太甜又唔得,如果10%或以上嘅,隨時出現肚瀉情況,而且不單是指電解質飲料,果汁或汽水等高糖的「滲透壓」飲品亦唔建議運動中飲用。而在鈉質方面,最佳濃度為每100毫升有40至50毫克。所以換句話講,即係飲品濃度愈高,滲透壓愈高,從而令身體吸收慢,因此愈不容易解渴。

低糖健康啲?
另外,亦需留意一些「低糖」作招徠的 運動飲品 ,可能會出現外加「甜味劑」來取代真糖,從而增加味道。但作為一支以「補充能量」的 運動飲品 ,如果只嘗到甜味,而沒有補充足夠的糖分轉化為能量,似乎也不太合邏輯,如果有飲品連糖分也達不到佔飲品的6%左右的情況之下,消費者要小心選擇。

有時營養師會建議肚瀉的人飲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因肚瀉而流失的體液,避免出現脫水的情況。

資深營養師黃榮俊

原文:Sunday Kiss

延伸閱讀:
【波蘭型格蝸居 最窄1米不到】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3601
【BBC研究:唔想損智力 中年打工仔每週應該返工25個鐘】
http://www.edigest.hk/Vip/detail?id=3569

如我有特別需要申請政府津貼,有什麼津貼可以申請?

如是長者/傷殘人士,可以留意長者生活津貼長者咭樂悠咭傷殘津貼申請綜援等等,在住屋方面,可以考慮申請公屋

如果我想外旅/返回內地,有什麼需要留意?

首先,要留意特區護照/回鄉證是否需要續期,以及留意不同貨幣的匯率走勢,包括人民幣兌港幣日元兌港元英鎊兌港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