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錢包趨成熟 第四季總交易量達15億宗 可補虛擬銀行不足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iStock圖片
香港金管局目前共向18家營運商發出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獲發牌照包括有八達通、香港電訊旗下Tap & Go「拍住賞」,以及TNG等。持有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的營運商中,部分夥拍其他機構合營虛擬銀行。例如Mox的股東之一香港電訊,旗下有電子錢包Tap & Go「拍住賞」。
另外,中銀香港牽頭營運虛擬銀行livi,而該行已推出BOC Pay手機應用程式(App),為首個一站式二維碼跨境支付電子錢包。當然,還有本地兩大主要電子錢包,微信支付(WeChat Pay)及AlipayHK。微信支付的營運商騰訊控股(00700),在港已夥拍工銀亞洲、港交所(00388)及高瓴資本合資組成富融銀行(Fusion Bank)。至於持有AlipayHK 50%股權的螞蟻金服,目前也取得本港虛擬銀行牌照,旗下的螞蟻銀行(香港)已經正式開始試業。
總交易量達15億宗
電子錢包目前在港的消費支付市場逐漸成熟,在不少的消費領域,如餐廳、日常商戶甚至繳交費用,都可以通過電子錢包進行支付。據金管局最新公布,截至去年第四季,儲值支付工具總交易量達15億宗,金額530億元,按年漲10%,按季升3.5%。交易金額中,銷售點消費、網上消費支付都分別超過200億元,個人對個人轉賬為79億元。分析認為,電子錢包成熟的消費場景正是其優勢,可以彌補虛擬銀行在支付方面的不足,同時兩者合作可有助於加強客戶體驗。
有助銀行收集用戶消費習慣
虛擬銀行與電子錢包都有接入金管局搭建的轉數快系統(FPS),理論上兩者在資金調撥方面相當簡單,只要一鍵資金可在兩者互通。當用戶動用虛擬銀行賬戶內的資金時,除了利用銀行卡或信用卡外,電子錢包亦是理想的支付渠道。
同時,電子錢包有助銀行收集用戶的消費習慣,並藉此向用戶發放優惠,能夠提升客戶體驗或客戶忠誠度。在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本港電子錢包的使用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其中,在疫情嚴重的今年2月,本地電子錢包AlipayHK表示,用戶繳交電訊、電力及煤氣費等用量,較去年12月錄得雙位數升幅。八達通旗下的電子錢包好易畀(O! ePay),亦受惠於疫情帶動使用量上升。近月好易畀的使用量據報錄得25%增幅,用戶改用電子錢包繳交部分政府服務的賬單,如水費和稅單。
分析相信,由於疫情令港人被迫留在家中,消費習慣轉為網上購物,更多機會使用電子錢包等電子支付工具,可以令以往拒絕使用的人,認識到其方便性,從而形成新習慣。
TNG謀夥拍虛銀拓匯款業務
電子錢包供應商TNG曾申請香港虛擬銀行牌照,但失落首輪牌照發放。雖然未能成為首批獲發牌的虛擬銀行,但TNG創辦人江慶恩曾經表示,有虛擬銀行牌照持有人看中TNG在海外網絡,尋求合作。江慶恩稱,由於TNG已經建立成熟的支付網絡,連接不同海外電子錢包及銀行,不少首批虛擬牌照銀行主動接觸公司尋求合作,冀支援其匯款服務。
據TNG介紹其全球匯款功能,目前已連接了1,053家銀行或金融機構,以優惠的匯率進行轉賬。另外,收款人除可以選擇銀行戶口入賬外,亦可透過身分驗證後,在超過21萬個現金提款點提取現金。TNG在港一直深得外傭歡迎,因為TNG可提供方便與實時的匯款,匯率也較吸引。在此之前,外傭要滙款返家鄉,銀行收取較高手續費,且要用幾日時間。
不過,TNG被發現在3月份引入不動賬戶服務費之新收費,TNG解釋,目的旨在鼓勵用戶提高對電子錢包的使用率及活躍度。在金管局力推普惠金融下,以金融科技減低用戶使用金融服務的門檻,TNG卻增收新收費,自然引起用戶不滿和監管機構的關注。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地傳媒時指,收到TNG用戶投訴被持牌人徵收不動戶收費,當局立即與持牌人跟進事件。理解持牌人在考慮客戶意見及其他因素後,已重新審視有關安排,並決定將收取的費用退回有關用戶。TNG亦已公布,同意豁免收取所有用戶之不動賬戶服務費,並會退回已收取的不動賬戶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