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保非必賺 3陷阱由盈轉虧|劉啟明
撰文:劉啟明| 圖片:unsplash、iStock
如讀者有以上想法將現有保單破舊立新,便會進入「轉保」程序。
轉保是保險界的專有名詞,監管上亦有名確定義,指在過去12個月或未來12個月內,不論是自願或被建議,任何以購買新保單行為來取代舊保單,而舊保單可能會因此帶來虧損情況。
提早退保未必回本
從消費者角度,絕對有權利根據自身需要及喜好自由選擇品牌。
但當閣下已擁有一份有現金價值的人壽保險,再考慮去取代它,退保舊保單便可能要支付沉重的「毀約費」。
筆者已不止一次,於專欄提及有關轉保的概念,惟最近接獲的查詢個案中,十居其九都是與危疾單相關,所以想再度提醒,保單持有人考慮轉保時的三個陷阱。
(一)金錢考慮
提早取消現有保單的話,可以取回的錢 (即當前的退保價值,已扣除所有毀約費用) 一般比本金少一截,甚至等於零。
舊式儲蓄型危疾保單,在投保時一般會選擇較長的供款年期,以最大的槓桿,將收入及健康風險轉嫁予保險公司。
假設選擇了20年的供款年期,於第10年的退保價值,一般是未能「回本」的。
如果真的決定退保,首10年的本金就不能全數取回,所付出的努力也因此而白費了。
即使另購的新保單保額與舊保單相同,因為年齡增加了,保費也會較高,未來所繳交的總成本也會被提高。
如果新設有的保障未能補償舊單的金錢上損失,轉保未必有利,讀者需要衡量清楚風險,當然這一點也適用於其他儲蓄型保險,好壞參半。
(二)受保資格可能受阻
雖然新計劃的保障內容理應更加吸引才會考慮轉保,但是重新投保等於重新核保,一來保費會依照現在的年齡計算,相同保額保費會較貴,或用相同保費保額會較少。
二來,健康狀況很大機會出現了變化,重新核保時健康狀況轉差或會影響受保資格,例如患上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新購保單可能會因此而附加額外不保事項或個人附加費 (俗稱Loading),最壞情況甚至會被拒保。
(三)保障空窗期
危疾保單普遍有等候期60至90天,購買新危疾單,意味等候期需要從新計算,雖然60至90天並非長時間,萬一於新等候期內不幸患上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會拒絕賠償,這個保障空窗期便是轉保另一潛在風險。
筆者建議,即使決定轉保,最好等新保單完成等候期後,才取消舊保單。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