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想退休唔使做 原來要有800萬儲備先得 | 積金視野

理財

廣告

【退休部署】上期談到,企業在選擇強積金供應商時需要考慮不同的因素,當中涉及公司為員工設計的退休福利政策。今期會就這方面再詳細講解一下。在探討如何制訂政策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強積金的設計原意。

撰文:陳銳隆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退休部署】提升僱員的退休儲備

讀者或許都了解,強積金供款所累積的退休儲備,是不足夠應付全部退休開支的。

事實上,根據不少國際性組織的研究報告,包括世界銀行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均指出強積金只是支援退休儲備的其中一條支柱(其餘支柱包括政府補助,私人儲蓄及投資等,這部分以後有機會再講解)。

而現時香港強積金是一個由私人機構營運、強制性供款的退休福利安排,只能夠應付部分退休開支的儲備,並不足夠支付所有退休開支的需要。

雖然如此,強積金仍是重要的退休保障,而企業在制定僱員的退休福利政策時,重點應該是讓強積金發揮最大的功效,從而幫助提升僱員的退休儲備。

【退休部署】何謂「退休儲備的期望差距」?

如何幫助僱員提升退休儲備?公司會否考慮在法例強制的基本要求之上,安排更多的退休福利,幫助收窄僱員對退休儲備的期望差距(retirement funding gap)?

這是企業制訂退休福利政策時,需要思考的方向,最起碼要為主要員工的退休福利作籌劃。

何謂「退休儲備的期望差距」?成員期望最終獲得的強積金累算權益,與他實際上所得到的金額,兩者之間差異就是對退休儲備的期望差距。

現時已有不少企業給予僱員額外的強積金福利,主要是提供自願性供款,如果僱員願意在佔薪金5%的強制性要求之外再增加供款,僱主也會提供相同金額的額外供款。

這當然是一個關顧員工的政策,惟這種安排未必會仔細考慮到僱員退休時實際上可拿到多少強積金,處理不到僱員的期望差距問題。

【退休部署】投資取向主宰退休生活

僱主沒有需要滿足僱員所有的退休期望,不過如能了解僱員的退休需要,制訂更清晰的退休福利政策,令員工對其退休儲備的安排有更明確的概念,肯定有助企業吸引及挽留人才,令業務蒸蒸日上。

要處理這個問題,更要了解僱員的期望,及他們退休後實際可收取的強積金款額。僱員對退休儲備的期望因人而異,視乎他所期望退休後的生活方式,如果想生活得優悠些,開支自然高些。以駿隆去年的推算,退休儲備大概要800萬元左右。

至於僱員退休後實際能夠收取的強積金款額,假設他由22歲起,一直做到65歲,期間公司只為他作強制性供款,到他退休時,強積金累算權益約有150萬元。這650萬元的差額,就是退休儲備的期望差距。

【退休部署】投資傾向影響最後實際所得

當然,僱員在職期間所投資的基金種類,及其投資傾向等,亦會影響最後實際所得的款額。

當僱主了解到僱員退休儲備的期望差距,並釐定企業大概可以為僱員的退休儲備作多少貢獻後,便可以再按不同階層的員工入息,推算企業為他們供款的百分比。

這樣僱主便能夠有更具體的參考數據來制訂退休福利政策,幫助僱員收窄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編按:筆者為駿隆強積金顧問有限公司常務董事,證監會持牌人士。

延伸閱讀:

散戶接火棒 成終極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