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老師

【經一專欄】補習老師想用100萬元置業 無收入證明入巿要點做

理財

廣告

經一專欄】32歲私人補習老師,月儲10,000至15,000元,希望用100萬元置業,想請教諗sir應如何入巿?

撰文:諗sir|圖片:新傳媒資料庫、unsplash

拒絕買樓 注定徒勞

諗sir:

您好,本人和丈夫都是32歲,同為私人補習老師,有一個2歲的女兒,現時一家三口居於租住單位,每月租金19,000元。 之前有買大藍籌收息的習慣,但現時手上的股票已沽清,目前有現金大約200萬元,每月大約可儲10,000至15,000元。 由於計劃今年多生一個小朋友,但到時自己就無法教學生,收入會減少;加上囡囡入讀幼稚園後開支增加,估計每月儲蓄可能只剩5,000元。 因丈夫多年來一直反對置業,錯過了多次置業機會,如今眼見樓價不斷上升,加上無收入證明,令置業夢更難實現。 請教諗sir,若我不理丈夫反對,今年內動用自己的100萬元置業,是否可以? 但無收入證明,應該如何入巿?又假如丈夫同意置業,200萬元又該如何運用?

無助的媽媽上

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堅持,我們尊重有道理的堅持。 誠然諗sir不建議大家用太多錢買股票收息,少於個人資產10%就無妨,原因是股票屬高波幅性的投資物,屬夾份做生意,要買就要大賺,絕不宜抱穩穩定定收息的心態。

更何況上市公司少見保證派息政策,相反債券一不派息就屬違約,會被債權人追討。 股票之高波幅性可被算出,散戶自己學炒股未必有時間、股評人的說話亦不能盡信,較可靠就是由網上download收市數據再利用Excel分析。

好似筆者利用Excel計出港交所(00388)過去一年之回報標準差為64.12%,這不是指港交所回報有64%,而是指其年回報的分布形態比較偏離於預期值。

相比滙豐控股(00005)的標準差為35.69%,已較港交所低近一半;然而如買月月派息的債基,標準差少於10%,可見良好的收息物,波幅比滙控還要少七成。

至於直債到期保本,近乎無price risk,所以風險不用標準差描述。 上網查看,會見到台灣網站講解標準差與回報關係的文章多不勝數,相反香港網站就少之又少,香港人將投資錯當賭博只買升跌的做法,很有需要改善。

讀者用人工去追資產升值,注定徒勞無功。 2008年金融海嘯後,香港貨幣供應M3多了4倍,多了的錢更集中在有錢人身上,拎晒去投資;靠打工同用雙手賺錢的人,真認為只靠一己知識,就可討個安穩生活?

讀者的丈夫早年或者因買樓輸過錢(但只是32歲,金融風暴和金融海嘯都應無佢分),但他用決絕的態度去拒絕買樓,筆都不敢認同,亦談不上尊重。

要知能獲高槓桿及低融資成本的投資物在港不多,住宅是為其一。大家環顧四周,找到買樓發達的人多?還是炒股發達的多?

買樓或許要資金較多,但勝在個game易玩。 讀者無收入證明,可以合法整出來;至於讀者份工無所謂的career,更需要租客在十年後養返她轉頭,而股票唔可以。

建議讀者急起直追,就算做唔到遵理,都要註冊間公司將補習生意慢慢養大,旨在他日可請人教,而自己可甩身,這樣才是真正對子女負責。 另外要趁32歲做好借貸力先買一間樓,有剩錢就用債基月月收息。只要每樣投資物逐少本金慢慢試,風險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