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入門懶人包 3大應用不可不看|虛擬銀行|電子支付|區塊鏈
撰文:Smart ED編輯部|圖片:iStock、unsplash、新傳媒資料室
FinTech歷史
FinTech這個詞彙,市場普遍認為由花旗集團(Citigroup,美股代號:C)在90年代初提出,首次出現於其牽頭的金融服務科技計劃。
不過,原來FinTech這詞彙的歷史遠比想像中更早。
在1972年,當時漢華實業銀行(Manufacturers Hanover Trust)副主席Abraham Leon Bettinger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首次使用。漢華實業銀行現已成為摩通大通(JPMorgan,美股代號:JPM)的一部分。
不論定議如何,FinTech是為新興的金融產業,運用科技去改善金融活動的效率。
的確,隨著FinTech興起,不少創新服務應運而生,大大降低了消費者使用金融服務的門檻。此亦有賴各類初創企業、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政府積極發展。
金融及科技同步進化,促成大量漸進式、顛覆舊有的創新,令產品、服務、客戶體驗以至市場劃分都有重大改變。
支付涉及層面最廣
FinTech作為一個統稱,其覆蓋範籌廣泛,並衍生出多個子板塊。
其中三個較為人熟悉且獲大力推動的則為融資借貸、電子支付及結算、區塊鏈(blockchain),而電子支付結算更是近年極速發展的領域之一。
流動支付最能體現電子支付和結算的應用,在內地最明顯的例子為微信支付及支付寶這兩大支付工具;在美國像Venmo均是風行一時的應用。
香港方面,則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牽頭發展儲值支付工具(SVF, Stored Value Facilities)。
從2016年起,金融管理局已兩度發出共16個SVF牌照。
除了傳統持牌銀行外,大部分為支付工具營運商,較熟悉的例子有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PayMe、AlipayHK電子錢包、Tap & Go等。
香港推「轉數快」
消費時不需帶備現金,只要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輕鬆一「嘟」、又或是掃描電話上的二維碼,就能簡易付費。
朋友食飯夾錢無難度;用手機轉賬更不用煩惱找錢問題,因為交易過程無需現金,令生活更便利。
2018年9月30日,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FPS Faster Payment System)「轉數快」亦正式投入服務。
「轉數快」嵌入到金融機構的手機應用程式(App),用戶只要輸入收款人的流動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即可隨時隨地即時跨平台付款、過數,同時支持港元和人民幣支付。截至11月23日,參與機構超過150間。
而「香港共用二維碼」系統(HKQR App),將多間SVF的二維碼整合成一個共用二維碼,商戶只要張貼一個二維碼,就能收取多間不同電子錢包的付款。
截至2018年第一季末,使用中的SVF賬戶總共有4,901萬個,按年增16.6%;總交易量約14億宗,按年升5.2%;總交易金額達390億港元,按年升幅逾30%。
流動支付愈趨普及,不但大幅提升零售支付效率,還有效推動FinTech的應用水平。
點對點網絡貸款趨活躍
在融資借貸方面,點對點網絡貸款(P2P網貸)近年相當活躍。 P2P網貸是一種債務眾籌的小型融資活動,讓擁有資金的投資者和有意借入資金的人,透過網上平台或App進行配對。
市面上的P2P網貸種類各異,包括商業貸款、消費者貸款如學生貸款等。
P2P平台的服務供應商僅負責訂立借貸和還款條款、處理利息支付、本金歸還、調查借款人的信貸評級等,並不會在貸款中採取立場或為還款作擔保。
做信貸評級時,P2P平台多運用網上來源以創新方式做審批,有的標榜毋須地址證明、工作證明、糧單,申請快速完成。
區塊鏈則屬FinTech中較抽象和複雜的板塊,最初大家都視為一種支援加密貨幣交易的記賬及核實交易技術,但其實它有更生活化的應用。
區塊鏈採用分布式分類賬技術(DLT),它就像一本可供全民參與記錄的電子記帳本,所有人都有資格隨時使用、查閱。
由於每筆交易資料完成驗證後會永久寫入該區塊鏈,任何人都不可以、亦不能更改數簿中已入賬的內容,確保資料準確性。
區塊鏈技術優點多多,由於多人均能參與其中,可降低盜用、偽造賬目風險,其安全性亦會隨參與者數目提高,絕對是網絡安全的最佳守衛。
理論上,區塊鏈甚至可以應用於「認識你的客戶」(KYC)上,有助進一步打擊洗黑錢、恐怖活動集資。
港府要帶頭做起
資訊科技及數碼媒體專家方保僑表示,香港在區塊鏈的應用仍然較慢。
當中加密貨幣於本港僅被視作虛擬商品,欠缺成為支付媒介或電子貨幣的條件,不能於日常使用,某程度上窒礙了本港FinTech發展。
雖然香港在FinTech的應用滲透率未算廣,但方保僑指有關水平已從後趕上。
「以往電子錢包除八達通外乜都冇,但近兩年發出多個SVF牌後有改善;加上『轉數快』出台,均炒起了交易量。」
方保僑又道,「誘因」及「場景」均是FinTech成功的關鍵,政府必須加把勁「帶頭做起」,同時配合FinTech加速落實相關政策、調配資源,不能只等業界做出成績。
有報道指香港首張虛擬保險牌照由保泰人壽(Bowtie Life Insurance)奪得,保險業監管局最快在2018年12月底正式發牌。
該保險公司的股東包括Coherent、永隆銀行伍氏家族、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發起的Hong Kong X Technology Fund。
虛擬保險增銷售渠道
有指香港首張虛擬保險牌照將會由保泰人壽(Bowtie Life Insurance)先拔頭籌,德勤中國諮詢管理合夥人冼君行指出,對於保險公司而言,虛擬保險牌照更似是渠道策略。
過去保險公司思考過開發其他銷售渠道的可能性,例如手機及網上賣保險,但現時大部分產品靠代理銷售。
如果大規模在網上銷售會產生阻力,所以另外開一間公司開發其他銷售渠道,可以減低阻力。對整個保險業的影響,顧客可以獲得更有效益及成本更低的保險產品,因為以保險代理銷售產品的成本始終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