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5大因素定成敗 星級股東擴虛銀生態圈|金融科技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
對於虛擬銀行,香港無疑仍處於摸索階段,如何才能突圍而出呢?
首先是顧客的信任。渣打集團(02888)有160年營運銀行的歷史及經驗;中銀香港(02388)在港有百年根基,他們持有重大股權的虛擬銀行自然有一定優勢。
其次為規模,虛擬銀行如何去擴展業務為成功的關鍵。
翻查資料,不難發現不少虛擬銀行牌照的申請者均是由數間企業組成的合夥公司,譬如已獲發牌的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Livi VB Limited,分別有強勁的股東陣容支持。
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SC Digital)的股東除了渣打外,還有電訊盈科(00008)、香港電訊—SS(06823)、攜程金融。
Livi VB Limited(Livi)背後就有中銀、京東數字科技、怡和集團撐腰。
兩者擴展業務規模,相對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星級股東擴虛銀生態圈
那麼,如何將這些金融服務向潛在客戶推送,須倚賴虛擬銀行擴大其生態圈,為虛擬銀行第三個成功要素。故虛擬銀行需要找方法將服務融入顧客日常的數碼生活。
再引SC Digital為例,其夥伴組合包攬廣大的旅遊、娛樂、電訊服務生態圈。
渣打銀行(香港)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及北亞地區個人金融業務總裁尚明洋表示,SC Digital可結合數據及科技,在有關生態圈內提供高度個人化的實時產品和服務。
至於Livi,其股東亦有強大實力。
中銀香港是穩健成熟的大型銀行,可以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京東數字科技是內恃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擅長數碼科技及新型風險數據管理;怡和就擁有龐大的零售場景。
「其股東背景為虛擬銀行融入生活提供更好的便利條件。」中國銀行(香港)虛擬銀行籌備組組長王瀾稱。
從上述三個因素看來,虛擬銀行似乎又是大集團的壟斷產業。
事實不然,像WeLab就以獨資姿態奪得第四個牌照,而它更是港產的金融科技公司。而其成功亦道出第四個成功要素—以科技服務顧客。
市場上金融產品和服務何其多,WeLab資深顧問陳家強教授坦言,香港很多人其實都不認識這些產品及服務。
即使知道,他們需要購買服務時均發覺自身缺乏談判技巧,甚或是討價還價的有利條件。
虛擬銀行具備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可為客戶提供豐富資訊,從而協助顧客作出明智的決定,便能有效提升顧客體驗。
這是使科技服務顧客的其中一個體現,有助虛擬銀行邁向成功。
招兵買馬嚴陣以待
科技應用得以落實,在傳統銀行之外加入嶄新有趣的產品及服務,實際出力的幕後功臣至關重要,故組成具創新精神的團隊為第五個成功要素。
眾安虛擬金融是首批虛擬銀行牌照得主之一,眾安國際籌備組成員盧廷匡相信虛擬銀行成功,須不忘初衷,聚焦顧客需要。
傳統上不少銀行放眼全球,但盧廷匡覺得亦要聚焦服務本地顧客,不論是個體抑或中小企。
虛擬銀行一方面要聆聽他們的需求,繼而借助已有的新科技,快速推出產品及服務。
各家虛擬銀行密鑼緊鼓進行籌備工作。
例如眾安的虛擬銀行團隊有來自傳統銀行、初創企業;既有港人亦有內地人。盧廷匡指出,他們共通點在勇於創新,同時有樂於接受改變的態度。
而陳家強則表示,WeLab將會繼續增加人手,例如和銀行合規及科技有關人才。
而Welab虛擬銀行面世初期,產品將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包括存款服務。惟陳家強表示維持虛擬銀行獲發牌後的六至九個月開業的時間表。
專家多面睇
金融科技公司 擁抱雲運算
本週雲運算服務供應商AWS宣布在香港推出全新區域,以吸納金融科技公司客戶為目標。
德勤中國管理諮詢合夥人冼君行指出,AWS要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落戶的原因為,很多地方都有法規限制金融機構將客戶資料存放海外。如AWS不在香港設立可用區域,有為數不少的金融機構就不能使用AWS。
當然金融科技公司使用雲運算服務平台還有其他好處。
由於初創公司開業之初難掌握生意發展規模,當客人忽然大增,要提升相關的基礎設施需時。
例如要向網絡供應商增加頻寬;使用傳統的數據中心就要增訂新機。
然而,使用雲運算服務平台,只須數個小時就可以將服務升級。
當然雲服算服務平台提供的網絡安全較好,亦可提供像人工智能或聊天機械人的應用程式介面(API),初創企業不需自行購買軟件,只須支付服務費亦可使用相關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