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G@
lasimmons)

27歲前華爾街交易員4年人工激增50倍 7招儲錢變有錢人:旺季旅行注定失敗!

理財

廣告

一個月儲下85%收入難過登天?27歲前華爾街交易員Lauren Simmons表示其實不難,這位身兼多職、年賺近500萬港元的企業家,如何靠簡單的7個方法,養成積累財富的習慣?
(圖片來源:IG@lasimmons)

華爾街最年輕全職女交易員 年賺逾500萬港元

據《CNBC》報導,Lauren Simmons是一位非裔美國女性,同時是華爾街史上最年輕的全職女交易員。2017年,她以22歲之齡成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員。不只如此,現年27歲的她,更成為創業家、並在流媒體當主持人,分享自己的財務知識和生活,亦有每月定期演講活動,職涯多姿多彩。

她憶述在華爾街的第一份工作,年收入只有12,000美元。當時Lauren已經開始存下85%收入的習慣,花費掉交通費用後,收入已經所剩無幾,因此她很少外出。

現在Lauren於公司管理多個項目,加上多元的副業,包括演講、主持節目、出書等等,Lauren在2021年共賺取65萬美元收入(約509萬港元),增加近50倍,她更期望2022年可以突破100萬美元(約783萬港元)年收入。

儲起收入85%的7大習慣

Lauren的財務見解獨到,她甚至分享如何將年收入的85%儲下來。雖然她發現大部分人的消費習慣很差,存錢變得非常困難,而且意識到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不過她仍然建議以以下7個方法養成節儉習慣和積累財富:

(圖片來源:unsplash@tierramallorca)

1. 預付租金

Lauren為了在財務上得到保障,不想任何意外情況打亂她的計劃,她會預先支付全年的住房租金。如果你無法預付一整年的租金,Lauren仍然建議你要嘗試支付六個月的租金,為了在往後的日子裡留下固定金額和堅持生活預算。

2.電動車取代汽油車

Lauren雖然同意公共交通是常態,但如果你經常要以汽車代步,那麼購買一台電動車絕對比汽油車的成本來得划算。加上市場上的電動車款式越來越多,尋找一款適合預算的電動車其實不難。

她比較2021年住在加州時的情況,當地的油價每加侖的約處在4.68美元(約36.68港元),而電動車的充電成本每月只花不夠30美元(約235港元),燃源成本可謂天壤之別。

(圖片來源:unsplash@nicosmit99)

3.(不健康)的零食不值得花錢買

Lauren很注重食物的品質,而且她認為食物是為了令人體保持專注和精力充沛,所以如果要選擇為「垃圾食品」支付額外費用,她寧願將錢投放在新鮮水果上,以取代零食食品。

事實上,她每月的雜貨預算也只有250美元(約1,900港元),並且嚴格地選購不含糖的、相對健康又便宜的食品。

4.可以訂閱Netflix,但一定要與人共享

在流媒體盛行的年代,Lauren的家庭同時擁有Hulu、Netflix、Prime Video的訂閱,只是每一項服務都必須要家人或朋友共用,別充大頭一個人訂閱,因為共同分擔費用可以為你的開支每年節省近數百美元。

5. 取消健身會藉,在家鍛煉可取代

另一個節省開支的方法,就是戒掉到健身房健身。即使鍛煉身體是一種趨勢,也不代表你要付上昂貴費用來完成。在紐約,健身房一年的會藉幾近3,200美元(約25,000港元)。

取而代之的是,大部分的健身鍛煉都可以在家中完成,不一定是舉重器械,健身器材已經越來越普遍及低門檻,可以輕易在家中存放。即使沒有健身教練,Lauren亦會從YouTube影片免費吸收健身資訊。對她來說,家中健身只是其中一個選項,戶外騎自行車也是喜歡的免費運動。

(圖片來源:unsplash@Jonathan Borba)

6. 了解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雖然身為華爾街的交易員,Lauren表示自己2020年才開始投資股票市場。她指出投資前,要清楚瞭解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這有助決定儲蓄和投資的方法。

7. 淡季去旅行可慳50%

最後,雖然目前疫情嚴重,但Lauren熱愛旅遊,更認為淡季去旅行才是上策。她形容,在春季和秋季支付的機票和海濱酒店的價錢,比在夏季時少近45%到65%,如果時間容許的話,嘗試淡季去旅行絕對可以幫助儲蓄。

撰文:Marcus Fung(斜槓創業者:自由文字編輯/Blogger/社交媒體營運專員,Marcus Marketing Blog

延伸閱讀:重溫1989年模範爸爸報導 李家超曾當選「十大好爸爸」23歲結婚平步青雲!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sh@Jonathan Borba、unsplash@tierramallorca、IG@lasi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