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海外升學

海外升學|滙豐首創駐場海外升學顧問 支援財富管理與留學計劃 助家長「Plan 0」變「Planning」

理財

廣告

送子女出國留學是很多家長的目標,早前滙豐向約400名已經或計劃送子女到海外升學的富裕家長,進行網上調查, 以了解他們就安排子女留學的偏好及準備。調查發現,家長如計劃送子女到海外升學,預計平均要花費港幣265萬元,如果每年儲蓄港幣50萬元的話,估計需時最少5年,才能累積足夠資金應付開支。為配合家長對安排海外升學的需求,滙豐卓越理財率先引入市場首創的「駐場海外升學顧問」,於滙豐旗下位於K11 Atelier 和希慎廣場的財富管理中⼼,提供專業升學教育諮詢服務,並推出教育私人貸款新優惠、財富管理支援服務,以及其他升學相關課程和活動等,冀幫助一眾家長就應海外升學安排由「Plan 0」變「Planning」。

過半受訪家長在子女負笈前1至4年始作準備

調查發現30%的家長計劃讓子女在中四至中六期間到海外留學,32%表示當子女到大學階段才會安排。大約三分之一的家長預期子女會取得碩士或以上學位,平均開支為港幣330萬元。

大多數家長(58%)預計實踐子女海外升學計劃需要花費港幣100至300萬元,平均開支為港幣265萬元。六成家長認為需要五年或更長時間才能累積足夠的資金,但大部分家長(52%)只在子女負笈前1至4年前才開始準備。

結合銀行及升學服務諮詢服務 全面照顧客戶要求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客戶及市場策劃主管許長虹表示,近十年是家長送子女出國留學的高峰,而家長普遍面對三大難題:預算、尋找適合的學校、每日理財方式。為針對有海外升學需求的客戶在財務和教育規劃不同範疇的需要,因而推出一個全面和具針對性的服務方案,一條龍為客戶解決所有問題,毋須再拆散銀行及升學服務諮詢服務,以全面照顧滙豐富裕客戶及其子女的要求。滙豐卓越理財除了提供主流的財富管理和保險等方案,亦會額外為客戶提供教育建議、協助客戶籌備和規劃、並輔以學習和以經驗為基礎的活動。

滙豐海外升學 滙豐推出一條龍服務,為客戶解決銀行及升學服務諮詢的需求。左為吳詠儀,右為許長虹。
滙豐推出一條龍服務,為客戶解決銀行及升學服務諮詢的需求。左為吳詠儀,右為許長虹。(圖片來源:HSBC)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平均將家庭每月收入的21.7%預留作升學儲備;三分之二同意需增加投資並減少非必要支出,但60%的受訪者認為要實現目標仍有一定難度。三成受訪家長會考慮變賣資產或以個人資產進行再融資。

不同理財工具 助家長制定計劃應付升學資金需求

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國際客戶及卓越理財策劃主管吳詠儀指出,滙豐提供不同的理財服務,如Future Planner等,幫助客戶按其收入、壓力測試結果,了解他們的起點,以制定計劃應付需求;而滙財智富服務,提供度身訂造投資組合,幫助客戶全面管理個人財富,與他們完成目標及對抗通脹。了解更多滙豐卓越理財的服務,可瀏覽:父母必睇|滙豐海外升學調查:送一個仔女出國要用XXX萬!即睇理財方法及升學支援

額外開支難預計 森美:應有周詳計劃並多預留資金

身兼多職的知名司儀、演員及DJ森美分享,其長子在英留學4年,當時入讀全英排名頭10位的寄宿學校,近年回流香港就讀港大醫科。當時的學費及生活費等合共用了近300萬港元,遠超預算。森美表示雖然自己一直有儲蓄,但之前並未特別為兒子儲備海外留學費用,送兒子出國後才知道原來有不少額外開支。森美的長子在疫情期間也多次來回香港英國,機票加上隔離酒店等費用,正是一筆突如其來的費用。

森美提醒有意讓子女到海外升學的家長,事前要有周詳計劃並多預留額外資金。雖然用了近300萬送兒子出外升學,但森美表示兒子到英國讀書後信心大增,成績大躍進,自理能力及自律性提高,更重要是變得有個人想法。

滙豐海外升學 森美左)及Son姐右)分享送子女到海外留學的心得。
森美(左)及Son姐(右)分享送子女到海外留學的心得。(圖片來源:HSBC)

Son姐:宜為子女購買保險

獵頭公司創辦人兼CEO張慧敏(Son姐)亦分享,她的女兒與兒子分別在韓國及英國的大學留學,女兒Tiffany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兒子Timothy則入讀英國著名的約克大學。Son姐指出,在韓國留學生活費用並不比歐美低,「學費要視乎所選大學與就讀科目,但韓國生活開支甚高,其實整體不會便宜很多。」

Son姐提到,家長可以為子女申請信用卡,以防出現突發情況需要繳交學費與生活費,「我當時給女兒的信用卡簽賬金額是無上限,因為我很信任她,而且當時匯錢到韓國並不方便,看醫生亦需先付款。」她笑稱自己亦有從中監察女兒在留學期間的使費。

談到要注意的事項,Son姐提醒父母要為子女購買留學生保險,因海外醫療費用可以十分昂貴,其女兒曾在韓國受傷,幸好有買留學生保險而得到保障。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海外升學支援,可按此了解更多。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HS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