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息週期與保費融資
保費融資是保險公司和銀行合作,為投保人提供借款來購買人壽保險計劃,目的可以是安排大額人壽保障,或為未來不同人生階段需要而儲蓄。
在減息週期開始後,估計定存息率會繼續降低,所以只要能承受風險,保費融資亦是一種可考慮理財策略。
如同買金融樓製造現金流
利用保費融資創造財富的其中一個好處,是透過保險公司儲蓄產品製造槓桿效應,運用大概等同於兩成保費的首次投入本金;再加上持有期的利息支出,而獲取較一般多2%至3%的息差收益。
所以有人形容這種做法等同於買了一層「金融樓」,為將來需要製造現金流。形容是否貼切見仁見智,不過投資物業及透過保費融資持有儲蓄保單都有共通處,但同時存在差異。
其中相同的地方,是最終回報均會受到供款期間的利率變化所影響,加息會令成本增加;相反,減息則相對減少中期投入資金,本金減少而預期價值不變的話,回報便會增加。
所以在減息週期下,不少人都考慮做保費融資及買樓,而供款期因人而異,視乎個人財政狀況及喜好而定,通常保費融資持有期介乎10年至15年;投資物業可以長達30年。
如果供款期完結而最後持有資產,用途可以不同,而持有儲蓄保單,可以用作製造現金流或作為傳承之用。
雖然持有物業同樣能夠做到類似效果,即透過租金收入製造現金流,以及將物業送贈給後人作傳承安排,但時間愈長,資產質素分別愈大。
物業是固定資產,必然隨時間而老化,後期維修保養成本一定增加。
另一方面,租金收益率一向都不吸引,買樓收租人士只是期望物業升值,在等候期間收取租金聊勝於無,所以如沒有期望物業後期大升的話,這種策略需要三思。
另支付模式亦存在差異。每月供樓同時需要支付本金及利息,供款能力和個人收入及資產價值有關,銀行是相信申請者的個人信貸。
持有期長 發揮複式效應威力
而保費融資是銀行相信保險公司的償債能力,每月需要支付利息,銀行借貸金額要在十年或之後清還。
這做法的好處是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流動資金較充裕,可以用作其他財富增值安排,而到期便需要一筆過支付借貸金額,到時可能會考驗申請者的中、長期理財能力。
不少保險儲蓄計劃在10年至15年之後,保證加上非保證現金價值,都已經能夠累積到最初的投資金額,到時有需要贖回保單的話,需要額外支付的金額相對可能降低。
當然筆者認為持有更長時間,可以讓儲蓄保單發揮更好的複式效應的威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