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發言重點、房屋及經濟政策、民生福利 一文看清貼身影響(不斷更新)

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發言重點、房屋及經濟政策、民生福利 一文睇清貼身影響

理財

廣告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0月6日)發表今個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施政報告2021》,她表示今年施政報告附篇篇幅較以往長,會總結本屆政府過去四年多的工作,全面交代過往900多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同時,會聚焦未來,着眼國家給予香港的發展機遇。下文整理施政報告2021的發言重點、經濟措施、房屋和民生福利政策: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政府新聞網、新傳媒資料室

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發言重點、房屋及經濟政策、民生福利 一文看清貼身影響(不斷更新)
(圖片來源:政府直播截圖)

過去四年超過900項政策已完成或推進96%

林鄭月娥在開場發言表示,過去四份《施政報告》共提出超過900項政策措施,當中96%已經完成或按序推進。

包括推出利得稅兩級制、發行政府綠色債券及銀色債券、推出「公共年金計劃」、修訂迎合新經濟企業需要的上巿制度;法定有薪產假由10星期增加至14星期;把「居者有其屋」售價與巿價脫鈎、立法規管「劏房」租務、為長時間輪候公屋並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提供現金津貼和興建過渡性房屋等。

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

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林鄭月娥表示已積極推展《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工作;亦表示檢視或激活現有法例,確保在全面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上,執行部門有法可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建設300平方公里北部都會區

林鄭月娥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

這個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而支撐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港都會區亦會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願景」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這兩個位處香港南北的都會區將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間布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已規劃或規劃中住宅單位35萬個

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5萬至18.6萬個。

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萬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一共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而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萬個,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發言重點、房屋及經濟政策、民生福利 一文看清貼身影響(不斷更新)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經濟政策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5方面提升金融中心地位

經濟方面,將從5方面發展,包括:

  • 支持港交所在香港設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上市制度;
  • 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管道、離岸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發展;
  • 通過考慮稅務寬減進一步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
  • 支持港交所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關金融產品開展合作,並評估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
  • 以及推動跨境金融科技,與內地積極研究建立一個一站式沙盒聯網。

科學園擴容 馬料水填海 白石角建港鐵站

科學園的擴展工程正全速進行,以便提供更多空間予科技企業及初創,林鄭月娥建議政府應馬上研究為科學園擴容。

為此,政府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騰出現址,共提供88公頃新土地。有別於原先建議的住宅用途,林鄭建議新增土地可主要用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

林鄭指認同應改善白石角和科學園一帶的公共交通接駁。政府會邀請港鐵研究以現時位處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並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運動中心到大學本部附近的地點,方便同學使用。政府亦會善用車站用地與毗鄰土地的發展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區內居民需要的泊車位、商舖和公共設施。她表示已指示發展局、運房局和教育局聯同港鐵公司及教大,全力推展有關項目。

研究加快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建造工程

  • 原則上接納港大及中大建議,提供額外土地供科研用途,並鼓勵本地大學參與國家研發工作;
  • 著科學園構思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
  • 建議在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內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
  • 構建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540公頃深港科創合作區;
  • 計劃重啟修訂《版權條例》工作,目標向下屆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房屋及土地供應

未來十年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

未來十年(即2022-23至2031-32年度),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去年公布的數字略高,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運房局會於今年底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進度報告中交代詳情。

本屆政府五年任期內的公營房屋建屋量達9.65萬個單位,較對上五年增加3萬個。至於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的現象,三十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五年落成。

私營房屋及鐵路物業

未來十年已準備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萬個單位的用地

其他房屋政策重點

  • 不會輕言重推「租者置其屋」;
  • 邀請房委會研究在合適條件下重建西環邨及馬頭圍邨,並在發展局的配合下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
  • 增建過渡性房屋 ╴同時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萬個;
  • 若獲立法會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會於明年1月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土地供應

  • 發展局正處理的3宗申請,涉及23公頃私人土地和擬議的17850個單位,7成是公營房屋;
  • 茶果嶺、牛池灣和竹園聯合村的市區寮屋重建項目,公營房屋單位增至8,700個,2029年起陸續入伙;
  • 積極推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的相關研究;
  • 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主要提供創科用地;
  • 視乎項目的研究結果及假設住用地積比率為4至6.5;
  • 2031至32年後的下一個十至十五年的供應可高達56.5萬至68.6萬個;
  • 發展局局長將發表《香港2030+》的最終報告。

一年內完成發展「祖堂地」檢討

林鄭月娥提出釋放新界祖堂地,指儘管沒有正式數字,但新界有不少祖堂地可供發展。她同意可考慮修訂《新界條例》,在尊重祖堂傳統和保障祖堂成員合理權益的前提下,務實地處理目前祖堂地難以發展的困局。民政事務局局長將與新界鄉議局成立工作小組,聯同發展局和其他部門,在一年內完成檢討並制訂具體修訂建議。

她又建議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由於巿場和業界對以「標準金額」為工廈重建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反應正面,至今已有四個重建項目接受以「標準金額」計算的補地價金額。發展局會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巿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發展局和地政總署會制訂計劃詳情,目標是明年首季推出。


​​改善民生 福利政策

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

在共同承擔的原則下,我們會加強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

政府亦會透過全力推行「積金易」平台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並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此外,會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鼓勵巿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

合併普通及高額長生津

政府未來繼續以綜援、長生津等現金福利協助有需要長者脫貧,會在明年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生津,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而合資格申請人將領取高額津貼。

輪候公屋超過三年提供現金津貼

政府會全力加快興建公屋,增建過渡性房屋和為輪候超過三年的合資格公屋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

「廣東院舍計劃」擴至大灣區

安老服務方面,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將按照多管齊下的策略增加院舍服務在短、中、長期的供應,另會會繼續增加日間護理和居家照顧服務。

研究將「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大灣區,放寬長生津和高齡津貼須連續居港一年的申請規定。

政府會增加向私營院舍買位、在合適的賣地項目加入條款要求私人發展商興建指定福利設施、在政府用地發展福利設施,以及在未來合適的公營房屋項目預留等同約5%總住用樓面面積的處所作福利用途。

提供培訓 鼓勵就業

繼續發展經濟,提供培訓和再培訓,鼓勵就業,並以職津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