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開始 儘早投資的4大理由 除了抗衡通脹 仲有咩好處?|陳宇昕
撰文:陳宇昕|圖片:unsplash
1. 爭取更佳潛在回報
在近年低息環境下,銀行的港元存款利率近乎零,100萬元或以上的港元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001%至0.002%。換句話說,即使辛辛苦苦儲得100萬元,每年亦只得數十元利息。
假如運用投資工具,以打工仔較為熟悉的強積金(MPF)為例,由推出至今的整體年率化回報有3.9%。即使是其中投資風險較低的貨幣市場基金(不包括強積金保守基金),其回報率也有0.6%,由此可見透過有效的投資工具,可讓我們爭取比儲蓄更佳的回報。
當然,當中涉及不同程度的投資風險,筆者有機會在日後的篇幅與讀者分享。
2. 對抗通脹蠶食購買力
另外,很多人忽略了,通脹會在不知不覺間削弱現金的購買力。2020年本港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平均為1.3%;過去20年的平均值約為1.7%。
令資產持續增值
雖然數值不高,但小數怕長計,如果長期將錢投放於回報低於通脹的地方,同等值金額的購買力將會愈弱。加上日後通脹走勢無人知曉,所以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把錢投資在回報率較高的投資工具,以對抗通脹蠶食。
3.開拓被動收入持續創富
我們的收入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屬主動收入的工作薪金;二是來自投資的被動收入。
以投資股票為例,有機會獲得股息或以股代息(收取股票代替股息),股息除了可以開拓我們的收入來源外,也可用於再投資,令資產持續增值。
同時,假如我們能開創穩定的被動收入,即使我們短暫失業或退休,也可以支撐一段日子,減輕經濟壓力。
4. 加快實現長遠財務目標
人生有不同目標,當中很多需要錢去實現,就像進修、置業、結婚、生兒育女及退休等,透過投資就可更快實現目標。以退休這二字為例,對年輕人甚至是中年人而言似乎仍很遙遠,但所需金額往往超乎預計。
因此,我們應該盡早養成定期投資的習慣,一來愈年輕愈能承受較高風險的投資,長遠爭取更豐厚的回報。
另外,這令有更多時間發揮複息效應,讓資產如滾雪球般持續增長。當我們在退休時已有充裕的儲備,就不需依賴伴侶、子女或政府供養,便可無憂地安享晚年生活。
最後,很多人都因懶惰、害怕承擔投資風險或缺乏相關知識而遲遲未踏出第一步,但其實我們有責任管理好個人財富,同時也應該為未來做好打算,透過財富管理積極實踐不同的目標,活出精彩人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