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 金融科技 君臨天下 貿易融資

【金融科技】區塊鏈君臨天下 時間戳防貿易融資造假

理財

廣告

金融科技區塊鏈】多年來貿易融資不斷演變,以往依賴大量紙本證明文件,但目前有七成貿易融資交易以數碼化形式處理。時移世易,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將驅使業界採用。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創會會長王俊文深信,區塊鏈勢將改變整個經濟及貿易形態。

撰文:SmartED編輯部|圖片:新傳媒資料庫、中新社、unsplash

區塊鏈每個區塊包含兩部分

在貿易融資的體系中,區塊鏈扮演防偽角色,堵塞傳統貿易融資漏洞,從而保障金融供應鏈及物流供應鏈可更準確地運作。

區塊鏈由多個不同區塊(Block)組成,而每個區塊都包含兩部分,分別是區塊頭(Block Header)和區塊體(Block Body)。

眾多區塊串連起來組成「鏈」(Chain),就像一本去中央化的數簿。

信用狀易出騙案

在區塊頭的數據結構中,區塊一產生就蓋上時間戳(Timestamp)。

而區塊鏈運行時間愈長,篡改難度愈高。透過區塊鏈去記錄整個物流過程,故可以有效防止偽造交易。

「由工廠出貨、送到碼頭、運上貨船、每個航程點等的日期及時間,這些全都牢牢記在時間戳中。買賣雙方均不能抵賴,這些區塊鏈的時間戳正正是一些客觀的第三方數據。」

皆因區塊與區塊之間,以致整條鏈的數據均緊密相連,息息相通,故一經入賬即不能修改。

《區塊鏈錢途:個人與產業的創新顛覆》作者王俊文稱,整個貿易過程牽涉不同機構,加上基於區塊鏈的特性,商家之間要串謀造假相對困難,同時虛構的貿易交易亦很容易露出馬腳。

貿易涉及物流供應鏈,同樣重要的環節為金融供應鏈。因為國際貿易買賣雙方分隔兩地,而彼此互不認識,為了確保貿易順暢,減低違約風險,由銀行發出的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應運而生,並流行於貿易界。

不過,實體信用狀常遇不法分子造假,即使現時大多已數碼化,但仍未能杜絕相關漏洞。信用狀兌現時存在一些漏洞,騙徒有機可乘,令接受信用狀付款的貨主蒙受損失。

王俊文列舉了數個信用狀的漏洞,例如不法商人先向銀行申請一張貨真價實的信用狀,其後將之複製數張,再用作向不同公司支付貨款,「一家呃三家」。

另外一個情況是,貨主收到偽造信用狀,惟不虞有詐,將該信用狀作為支付其他生意夥伴的貨款,結果令下一家受難。

值得留意的是,信用狀的種類不一,「有些就似現金和支票般,可無限轉手;但有些只能向指定人士付款。」貨主一不留神,原來自己收到的信用狀並不能轉讓他人,這就會阻礙貿易進程。

即使所收的信用狀是貨真價實,亦出現過貨主到最後一刻才發現不能套現。王俊文解釋,可能貿易買方的戶口突然空空如也,又或是資產被凍結等,但在此之前銀行已發出信用狀。

銀行亦可能會出錯。譬如在發出信用狀後,始發現申請人戶口有問題,繼而取消該份信用狀,但當中亦有時間差。

此外,很多銀行所發的信用狀格式不一,亦存在傳遞上的誤差。

區塊鏈上的貿易數據可被追尋

王俊文續指銀行基本是根據企業的生意往來去批出信用狀的。假設銀行看到該企業的生意額過百億元,於是開出價值1億至2億的信用狀,但誰不知有關賬目全是偽造。

「因此追溯到企業的生意往來真確無誤對貿易融資絕對重要,區塊鏈就有非常大的貢獻。雖然區塊鏈技術正處於發展階段,仍未全面應用於貿易融資中,但加入有關技術將可令整個貿易體制更加完善。」

如果所有的貿易數據都放上區塊鏈,而定義上這些數據是真確無誤亦不易被篡改;區塊鏈上的貿易數據是可被追尋及訊息透明,那麼銀行在貿易融資的功能會褪色。

王俊文指出,屆時其他擁有充裕資金的財務公司、私人基金及有錢人都會願意為貿易融資。

銀行用區塊鏈攻貿易融資

另一邊廂,傳統貿易機構也沒有坐以待斃。去年10月,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同本地銀行業界推出「貿易聯動」(eTradeConnect),是業界首個大型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貿易融資資訊互享平台,現階段已有12間主要銀行參與,為本港在區塊鏈應用的新突破。

參與「貿易聯動」的銀行各自有一本「賬簿」,每當有銀行更新貿易融資資料,該資料會即時同步複製及儲存在其他行的「賬簿」。經過加密處理,資料記錄後均不能更改。騙徒就難以再用一張發票,同時向多間銀行詐取貸款。

「貿易聯動」亦協助銀行將所有文件數碼化,並將貸款的採購訂單及發票做自動對賬,既慳紙又可減低人為失誤。

此平台不僅提高了信貸資料的透明度、降低詐騙風險;往後中小企向銀行申請貿易貸款,獲批機率都相應增加。
「貿易聯動」更與歐洲最大的數碼貿易融資平台we.trade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兩個區塊鏈平台要達至互聯互通,相信亦指日可待。

一週焦點新聞 3月6日

市傳保險業監管局將會發出新一輪共三個的虛擬保險牌照,預期或獲發的申請人為眾安在綫(06060)、亞洲保險及本地初創企業OneDegree。

騰訊培訓FinTech 港生欠技術優勢

本週騰訊控股(00700)旗下的騰訊金融學院和香港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前者將為今年9月後者推出金融科技學位課程學生提供騰訊總部的實習機會。

德勤中國管理諮詢合夥人冼君行指出,香港學生的優勢是從少接觸金融工具,惟對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不及內地學生熟悉,因為內地學生自小就使用網購、手機支付。

另一方面,香港學生沒有機會可以接觸大量數據做機器學習研究。而內地修讀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等科目的學生較香港多。

冼君行指出,往深圳和客戶開會時,隨時有大量博士級人馬在席,惟這樣的情況在香港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