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習慣

儲蓄習慣|30歲應有的財務目標與達成策略

理財

廣告

儲蓄習慣對於每個渴望財務自由的人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尤其是對於港人而言,「三十而立」不僅是一個年齡的象徵,更是財務穩定的重要里程碑。那麼,如何在30歲時達到理想的儲蓄目標呢?本文將從哈佛專家的建議出發,探討如何建立和維持良好的儲蓄習慣,以及如何透過合理的財務規劃,達到或超越這個目標。

儲蓄習慣丨30歲的財務里程碑

在香港,「三十而立」的觀念深入人心,許多人認為30歲是檢視個人財務成就的時刻。根據市場調查,香港人平均每月能儲蓄約6,600元,而中位數則是5,000元。如果從22歲開始工作,每月固定儲蓄5,000元,到了30歲時,不計入薪資增長和儲蓄比例提昇的情況,累積的存款已達48萬元。這個數字是一個基礎的財務目標,但隨著個人職業發展,這個數字有望進一步增加。

儲蓄習慣丨哈佛專家的「50、30、20」儲蓄法則

哈佛財務管理專家Elizabeth Warren提出了「50、30、20儲蓄法則」,建議將50%的月薪用於必要開支,30%用於個人消費,如娛樂和學習,剩下的20%則用於儲蓄。這個法則為儲蓄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比例指導,幫助人們在滿足當下需求的同時,也為未來打下穩固的財務基礎。

儲蓄習慣丨實踐「50、30、20」法則的具體步驟

要有效實踐「50、30、20」儲蓄法則,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月收入和開支。例如,22至24歲的香港人月收入中位數為14,600元,按照法則,每月應儲蓄約2,920元。隨著年齡增長和收入提高,儲蓄的金額也應相應增加。透過持續的財務規劃和調整,30歲時的累積存款可以達到或超過40萬元。

儲蓄習慣丨超越儲蓄目標的進階策略

為了超越基本的儲蓄目標,除了儲蓄之外,合理的投資也是不可或缺的。儲蓄可以保障短期的財務安全,而投資則是為了長期的資產增值。同時,如果發現自己的存款低於標準,則需要重新檢視和調整個人的消費和儲蓄習慣,以確保財務目標的達成。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