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詐騙】內媒記者「娜娜」身經百戰也中招 被呃5萬瘀到全公司都知!騙徒進化到製作假公安平台
官媒「中國新聞網」今日發表一篇題為《侮辱性極強!編發無數電信詐騙新聞後,小編我竟被騙5萬……》的報道,以第一身角度講述從事新聞工作6年的90後「不願透露姓名的娜娜」如何一步步墮入騙局,「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並「願天下無詐」。
騙徒掌握詳細資料令人放鬆警惕
報道指,娜娜上周五下午收到「+244」字頭的電話,隨手就接聽,未料就此踏進最老土的「冒充公檢法」騙局。對方自稱「北京市公安局戶籍科某民警」,指娜娜的護照在南京有非法入境記錄,急需處理。娜娜本想自行找警方核實,但因貪方便,同意由對方轉駁到「南京警方」。
「南京警方」隨即與娜娜核對個人資料,「也正是因為對方掌握信息過於精準,讓我放鬆了警惕」,而所謂「非法入境」很快就「被處理好」。
然而,上述一切都只是「煙幕」,重頭戲在後頭。報道指,對方給娜娜一個「案件編號」,稱可以為娜娜開放一個臨時登錄入口,查看自己的案件資料,「結果一打開,跳出一個貼有我身份證照片及詳細個人信息的『通緝令』,稱我涉嫌洗錢」。對方還稱,若要自證清白,名下財產必須接受清查,並要將財產轉移到「安全帳戶」。
以犯法為由逐步誘騙借貸
報道表示,「在騙子的話術控制之下,我的行動明顯快於思考,一步一步按照他們的要求,轉走了近3萬元(人民幣,下同)」,之後騙子再冒充「檢察官」,以部分網上借貸平台涉案為由,要求查看娜娜在各個網貸平台上的借貸額,並誘騙娜娜貸款及轉帳2萬多元。期間對方還以「案件涉密」為由,多次要求娜娜轉移場地,最終娜娜走到去某商場電梯間,還應對方要求開啟「屏幕共享」功能,導致個人資料進一步外洩。
娜娜終於意識到被騙,掛斷電話,而此時娜娜才發現有數十個未接電話、微信消息,都是因為反詐騙中心監測到她登錄詐騙網站而四處尋找她,希望能夠阻止騙案發生,還通知了其工作單位和家人。娜娜最後將所有對查案有幫助的資料交給警方,並撰寫報道,提醒民眾,警方的電話絕不可能由任何部門轉接,而且警方不會透過電話、QQ、微信等社交媒體錄口供,「在電話裡辦案,還讓事主看到自己通緝令的都是騙子」,公檢法機關更沒有「安全帳戶」,凡是要求將錢轉入「安全帳戶」的都是騙子。
騰訊會議App屏幕共享功能成詐騙工具
至於「屏幕共享」功能,新華社同日報道,記者近日也接到詐騙電話,騙徒冒充支付寶客服,報出記者姓名、曾就讀大學等資料,再利用當局加強規管「校園貸」的背景,以「不及時修改支付寶帳戶身份信息/註銷帳戶將影響徵信」為由,試圖誘導轉帳、套取銀行卡資料。報道指,這是自銀保監會等部門3月發出通知,要求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後,出現的新型騙案,而且誘導受害者下載「騰訊會議」App是這類騙案的一大特點。
報道指出,受害者為怕個人信用受影響,就在騙徒指示下,下載騰訊會議App,進入某在線會議室,再按騙徒指示打開屏幕共享功能,完成貸款、轉帳等操作,騙徒就看光受害者使用手機輸入的密碼、收到的驗證碼等,然後轉走受害人的錢。騙徒還會聲稱「這是銀保監會指定的辦公軟件,會保障個人信息」,令受害人放下戒心。知乎、B站等社交平台近日已有不少網民表示「中招」,其中有受害者聲稱「5小時被騙了27萬元」。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