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退休】收購和黃成事業轉捩點 揭開李嘉誠煉金術
撰文:《經濟一週》編採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李嘉誠退休 一點一滴滿在心頭
李嘉誠出席最後一次長和系業續記者會時,心情愉快地發表退休感言,說:「咁多年嚟,多謝大家厚愛同支持,一點一滴滿在心頭。」對於股東,他表示「已經盡晒能力。」
他對過去的成就相當感恩,以及多謝股東的一直支持。他退休後,將成為長實的資深顧問,並專注於李嘉誠基金會的工作。
李嘉誠向來被視為香港「獅子山精神」代表,其事業發展過程歷盡艱辛。1950年他以7,000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
1958年他售賣塑膠花而成功賺取第一桶金,被稱為「塑膠花大王」。他在1958年轉型投資地產,1971年成立長和的前身長江實業,並於翌年上市集資。
1979年為李嘉誠事業更上一層樓的重要一年,當年長江實業向滙豐銀行買入和記黃埔22.4%股權,其後逐步增持,1980年底增持股份至超過40%。
滙豐培養成首富
李嘉誠之所以成功收購和黃,主要原因是他跟香港金融界地位舉足輕重的滙豐前大班沈弼(Michael Sandberg)關係良好。當年李嘉誠與滙豐達成協議,透過長江實業以每股7.1港元、總值6.39億港元,收購9,000萬股和黃。
根據買賣協議,李嘉誠只須支付兩成首期,餘款以分期方式支付,屬極為優厚的交易條件,而李嘉誠亦成為入主英資洋行的華人大班。在以沈弼為首的滙豐管理層培養下,李嘉誠亦順利成為香港首富。
李嘉誠購入和黃這個平台後,開始在全球南征北討。1983年,和黃進軍流動電訊市場。李嘉誠更開始投資歐洲電訊業務。
賣橙賺千億
1999年,正值科網股爆破前夕,李嘉誠以高價出售Orange予德國電訊企業Mannesmann(MMN),獲利超過1,100億元。經歷數十年發展,長和系由物業發展公司,演變成為國際跨國投資企業。
由於長和系系內公司業務重疊,2015年1月9日李嘉誠宣布,長實與和黃合併重組為長江和記實業,簡稱長和。長和將兩間公司地產業務合併,組成長實集團。
前者接手兩個集團的非房地產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電訊、零售、基建、能源及動產租賃業務,後者則合併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
雖然李嘉誠眼光獨到,惟亦曾經錯失投資機會。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旅遊網站Priceline股價應聲急挫。
投資歐洲3G損手
李嘉誠則伺機低位買入Priceline約17.45%的股權。據悉李嘉誠多次增持Priceline股權至33.2%,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惟直至2006年,李嘉誠以平均價35美元悉售股權,套現35億美元,以扺銷當時投資於歐洲3G的虧損。若然當初李嘉誠一股不賣,這筆股權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元。
週五長和公布系業績,為李嘉誠任主席的最後一份業績。
李嘉誠退休 長和四傑業績標青
長和全年純利達351億元,按年增加6.34%;收入達4,148.37億元,按年增加8.5%。李嘉誠在業績報告中表示,若無任何進一步不可預見之外在重大不利情況,集團2018年業務將較2017年為佳。
長實集團全年純利達301.25億元,按年上升55%;收入達637.8億元,按年減少9%。長實擬派息末期股息1.28元,連同中期股息,合共派發1.7元。
而電能實業(00006)則派發末期股息2.03元,連特別中期股息6元,合共派發8.03元,連同早前宣布的中期息及特別息,全年共派息16.3元。
長江基建(01038)全年純利達102.56億元,按年上升6.43%;收入則達316.42億元,按年上升15.71%。
長建擬派發末期股息1.71元,連同已派發的中期股息,合共派2.38元。市場較關注其英國業務表現,去年英國業務收入貢獻下跌16%,主要受英鎊表現疲弱拖累,惟英國業務整體營運理想。
延伸閱讀
李嘉誠退休 做顧問年薪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