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 otc市場藍圖

港交所擬設OTC市場藍圖 允散戶交易除牌股份但禁集資

港股

廣告

港交所探索OTC市場可能性

據彭博社4月1日報道,香港交易所(00388.HK)與證監會在初步諮詢市場參與者後,正制定場外交易(OTC)市場藍圖,俗稱「粉紅市場」。此舉旨在為持有除牌股份的投資者提供退出渠道,挽回部分損失。港交所去年底已就設立OTC市場徵求意見,諮詢期於2025年3月19日結束,現正審視市場反饋。

市場設計:聚焦交易而非集資

消息人士透露,該OTC市場定位為「臨終關懷」平台,專為除牌公司股份提供交易機會,核心特點包括:

  • 散戶參與:允許散戶投資者交易,並引入造市商(market makers)配對交易,以緩解流動性不足問題。
  • 嚴格限制:禁止任何集資活動(如新股上市),不允許交易其他市場除牌股份,亦不提供重返主板上市途徑,與美國OTC市場(如Pink Sheets)不同。
  • 監管模式:採「買方自慎」(buyer beware)原則,禁止推銷行為,降低平台責任。
  • 運營模式:預計由港交所運營,但不以盈利為目標,成熟後或新增功能。

核心資料列表

項目 詳情
市場定位 為除牌股份提供交易平台,定位「臨終關懷」
交易對象 僅限港交所除牌股份,禁止其他市場除牌股份
參與者 散戶與造市商,無集資功能
監管原則 買方自慎,禁推銷行為
運營主體 港交所,預計不盈利
背景數據 長期停牌公司市值超190億元,包括至少8隻內房股

市場背景:除牌壓力上升

港交所近年收緊除牌規則,主板公司若連續停牌18個月且未復牌,將面臨除牌。2024年已有17家主板公司被除牌,2025年情況更嚴峻。彭博數據顯示,因未能發布業績或維持公眾持股量而停牌的公司總市值超190億元,其中包括至少8隻內房股,如中國恒大(03333.HK)。這些公司若無法復牌,今年將被除牌,投資者持股或成「廢紙」。

市場反響與挑戰

設立OTC市場旨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提供退出機制,但其限制性設計引發討論。香港現行法律下,除牌股份只能通過場外轉讓交易,流動性極低,價格難定。OTC市場雖可改善交易環境,但禁止集資與重上市途徑,可能降低吸引力。財新網分析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平衡投資者保護與市場活力,過嚴限制或令平台淪為「雞肋」。此外,港交所需確保造市商參與度,以防流動性不足。

展望:政策落地待觀察

港交所與證監會強調項目處早期階段,具體細節待市場反饋後確定。若OTC市場順利推出,將為除牌股份投資者提供新出路,但其成功取決於交易活躍度與監管平衡。鑑於內房股等高風險板塊的除牌壓力,平台或成短期緩解方案,長期效果仍需市場檢驗。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