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買樓公攤面積 是誰發明呢
先講香港買樓,經紀會告知買家單位的實用面積和建築面積。實用面積意即買入物業的面積;而建築面積是指包括走廊或會所那些公用地方。
那麼公攤面積是由誰發明呢?便要講述實業家霍英東的發跡史。
上世紀50年代香港人口由100萬人向上急增,因大量移民而不夠地方住,當時租樓要交「頂手費」。
例如一間屋售價15,000元,頂手費6,000元,而租金只是每月200元,好多人付不起頂手費;再加上當時是成幢買樓,平民是買不到物業。
霍英東是尖沙咀香檳大廈高層,他發明大廈公契及分單位銷售,買單位的人就要同意公契,以及攤分公用面積買入。
這樣將成層樓攤分公用面積,令買入價可以負擔,還掀起打工仔買樓投資的熱潮。
霍英東創買樓花
香港樓價由50年代的數千元可以買到物業,到1997年成千萬元一間房,發明賣樓花和分單位銷售的霍英東功不可沒。
談談大廈公契(Deed of Mutual Covenant)。是香港分層業權樓宇(例如住宅、商住或工業大廈)中一份法律文件,用以規範全體業主、住戶及管理公司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管理安排。
內容包括定義業權範圍,明確劃分各單位的「專有部分」,如住宅單位及「共有部分」,包括走廊、電梯、大堂、天台等,並規定業主對這些部分的使用權和肩負維修責任。
另有規範管理規則,制定大廈日常管理的準則,例如噪音限制、寵物飼養、裝修規定、公共設施使用等。更會訂明管理架構,通常會指定一家物業管理公司負責日常運作,並規定管理費的計算方式、繳付責任等。
50年代霍英東在房地產市場大展拳腳,現在見到的香港建築物,例如如蟬宮大廈、星光行、香檳大廈都有其影子,當中蟬宮大廈更曾經是港島區最高的建築物。
說回來,為何現時看不到霍家再起樓呢?轉捩點是關於廣東道旁的星光行,其實是霍英東和英資商人聯合一起合資興建。
遇上香港1967年暴動,地產市道隨即陷入低迷,當時英資商人用低價再加政府壓力,令霍英東低價賣出星光行給英資,自此霍家便少接觸地產;由李嘉誠、李兆基這些巨富取而代之。
然而霍英東運送大量急需物資,支援祖國抗美援朝的事跡,被祖國高度表揚。
據《人民政協報》資料,時任周恩來總理曾用「患難之交」來高度評價以霍英東為代表的港澳同胞,在新中國最困難時期所提供的幫助。
2000年10月25日,國家舉行紀念抗美援朝50週年的盛大活動,霍英東是唯一受邀出席的港人,可見他具舉足輕重地位。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