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讓成交|香港樓市現況分析:帳面貶值個案激增背後的原因
蝕讓成交在香港的二手樓市中顯著上升,這一現象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本文將探討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並分析其對整體樓市的影響。
蝕讓成交丨市場現況概覽
近期,香港樓市在撤銷若干調控措施後,交易量有所回升,但這並未帶來價格的同步上漲。相反,市場資料顯示,3月份至少出現了440宗帳面貶值的個案,這一數字按月大幅上升超過1.5倍。尤其在將軍澳地區,這類成交佔比最高,達到110宗以上,元朗地區也錄得至少68宗類似情況。
蝕讓成交丨撤辣政策後的市場反應
撤辣政策實施後,市場短線沽貨的個案有所增加。2023年內購入後出現跌價的成交個案至少有6宗,而2021年或之後購入的貶值成交比例約為14%。這些數據反映出,儘管市場氣氛有所轉旺,但蝕賣單位的帳面損失幅度並未明顯縮減。
蝕讓成交丨個別樓盤的貶值情況
在3月份的貶值成交中,至少有23宗的貶值幅度達到30%或以上,其中3宗的跌幅甚至超過了40%。例如,鰂魚湧的MOUNT PARKER RESIDENCES高層戶以7,950萬元成交,相比2016年的購入價約1.39億元,帳面跌價超過42%。啟德龍譽的複式戶也在上月以2,000萬元轉手,較4年前的入貨價低了超過45%。
蝕讓成交丨各區二手交投分析
將軍澳地區上月錄得踰350宗買賣,其中約30%或超過100宗屬於跌價成交。日出康城屋苑的跌價成交佔比超過60%,其中蝕幅最大的一宗為晉海II單位,成交價為818萬元,跌幅約29%。元朗地區在3月也錄得187宗二手買賣,創下近3年的新高,貶值成交比例超過36%。屯門地區同樣出現至少56宗貶值個案。
蝕讓成交丨藍籌屋苑的市場表現
即便是市場指標性的藍籌屋苑,如鰂魚湧太古城,也出現了多宗低於購入價的二手轉讓。至少有7宗成交,其中4宗的蝕幅超過了20%。這些數據顯示,即使在傳統被視為穩定的高端樓盤,市場的波動也不容忽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