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惡夢】香港樓價15年升4倍 最新調查:首置年齡推遲到44歲 35歲以下業主不足8%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Unsplash
自置居所比率呈「倒U型」發展
報告指,香港樓價在過去15年內急升391%,但同期住戶月入中位數只增加了不足8成(78%);而自置居所比率於2019年更下跌至20年新低,只有49.8%,該比率於2020年後期輕微回升至51.2%,但仍低於2004年高位的54.3%,亦遠低於富裕經濟體的60%水平。
報告解釋,香港的自置居所比率於過去23年呈「倒U型」發展,主要是由於在1997年7月,政府就房屋政策作出重大承諾,包括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8.5萬個住宅單位的「8萬5政策」等,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令資產物業下降,為市民提供置業機會,因此自置居所比率持續上升至2004年的高峰54.3%。
年輕世代入息難追香港樓價
研究又指,年輕世代單憑工作入息,難以追趕樓價。35歲以下年輕人於整體自置居所戶主中的比例,由1997年的22.1%(19.81萬人)大幅縮減至2019年的7.6%(9.82萬人);相反,60歲及以上的年長人士,於自置居所戶主中的比例為41%(53.6萬人),較1997年的21%(19.21萬人)上升一倍。
此外,多達三分之二(65.7%)本地業主,已於2016年全面繳清按揭貸款,較2001年的48.5%、2006年的52.2%及2011年的60.1%有顯著改善;他們擁有較強購買力添置額外單位,作為子女的第二居所,或為收租的投資物業。
近年土地供應未能抵銷早期影響
政府在2002年11月,政府收緊土地及房屋供應,包括停止賣地、無限期停建居屋等,令新土地供應量在2005至2011年期間大減逾8成半,同期房屋總落成量暴跌57%,令樓價大幅反彈133%,
之後政府雖然透過重推居屋、建立土地儲備及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等增加房屋供應,但由於開發新土地、興建樓宇過程漫長,未能抵銷早前暫停開拓新土地的負面影響。在2011年至2019年間,樓價升幅達110%,自置居所比率回落至2019年的49.8%,創20年新低,自置居所住戶數量只淨增長了 45,700 戶。
![年輕世代單憑工作入息,難以追趕樓價](https://images.edigest.hk/wp-content/uploads/2021/03/elton-yung-lkeciud0ieq-unsplash_579971044603daf90efd3f-1024x683.jpg)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