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前後零售有感 數據與現實的平行時空|林漢勤專欄
這亦不是甚麼奇事,奇就奇在,過去多處年輕人遊玩之地,筆者親身感受是——少了很多人。
遊樂場明顯少了人。部分有遊戲「卡Game」的玩具店門前,玩「卡Game」的人少了之外,連遊戲機數目也相應少了(也許商店老闆也知道甚麼事)。
到主題樂園的「本地人」也少了(何解要指明「本地人」,因為說其他語言的人,明顯較疫情高峰時期相對地多了);到單車徑踏單車的人少了;會所的人少了。
數據與現實的平行時空
然後,明明聽政府統計處公布,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31億元,按年上升達31.3%;又聽說土瓜灣車水馬龍,遊客人頭湧湧,為何兩者會如南轅北轍?
先看數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字,在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7.8%。相關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26億元,按年跌4.1%(即是相對地,到實體店消費的人比例多了)。
然後,統計處又表示,每年首兩個月銷貨額一般會受農曆新年時間影響而較為波動,今年農曆新年在1月22日;2022年則在2月1日,作出按年比較時,把1月和2月零售業銷貨額數字合併分析會較合適。
而若按年比較,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升62.6%;其他未分類消費品升13.7%;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升11.4%;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升0.1%;服裝升47.4%;百貨公司貨品升10.4%;藥物及化妝品升22.4%;汽車及汽車零件升49.3%;燃料升14.1%;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升40.4%;中藥升51.1%;書報、文具及禮品升45.2%;眼鏡店升53.2%。
事實上,筆者早於本欄2157期(2023年3月4日出版)《尋覓零售股滄海遺珠》寫道:「內地旅客數量明顯上升之餘(其中又以迪士尼樂園,處處又聽到普通話感受至深),部分食店即使未能重回疫情前水平全面爆面,但至少坐滿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場(當然未非每間食店如是,但大體入座率已見改善)。
去年底訪港數字早有啟示
訪港旅客數據方面,旅發局早前公布2022年全年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為60萬人次,按年增加約561%。」
筆者當時亦指出:「上述數據是並未全面通關前的情況,可想而知,若年內全面通關及回復疫前狀況的話,零售及整體經濟市道有望大幅好轉。即使考慮到旅客不會一時三刻全數來港,但長遠前景勢較疫情時期樂觀。」
然後,政府今年3月又表示,隨消費氣氛繼續改善及訪港旅客人數大幅回升,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急升,2022年比較基數低也是部分原因。
將今年首兩個月數據合計,以消除農曆新年假期在不同時候出現可能造成的影響,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明顯上升17.3%。
展望未來,零售業表現,將繼續受惠於個人消費及入境旅遊復甦。
所以,如果閣下是做遊客生意的。恭喜你!未來應有運行;但是,如果閣下是住有旅遊區附近的,筆者只能說句:「祝你好運!」
還有,若讀者看了數據,又到旅遊區行走一回,覺得未來旅遊及零售業前景否極泰來的話,則不妨再在相關板塊中尋寶,看看在上回升浪中有沒有漏網之魚。
講開旅遊區,筆者近日又與友人去嘆咖啡,他說起一些趣事,筆者覺得值得與讀者分享。
友人甲:「不知是誰,一大清早放信件入我家中門前。我好奇一看,原來是一封已有參考資料,而與《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第6(1)條就草圖作出申述》相關的信。」
筆者好奇心大發,自然叫他詳細說明。
豈料他指要解答,今日那杯咖啡就要筆者請客。但筆者想了一想,覺得一杯咖啡既可解心煩,又可與讀者分享資訊,一個字——「抵」,故答應了他。
重建地區有申述期
他道:「因為我住的地方,未來有機會被市區重建局規劃重建,所以程序上,任何對相關規劃或改變現有土地用途之人任,皆可對項目作出支持或反對的申述。」
筆者問:「社會要發展,經濟要增長。重建便重建,何況,市建局主導,為何有人支持或反對呢?」
友人甲道:「因為凡重建,必然對現有之既得利益者及重建後之潛在受惠者有影響。而影響可以指負面或正面的。
簡單例子,如果在一堆高尚住宅區附近築建公營房屋,必然會受相關住宅區業主反對,因為會影響自身樓價嘛!」
筆者問:「那封信件中,又包含甚麼『參考資料』?」
友人答:「當中包括對現時樓宇或未來樓宇與社區的影響,例如解說現時樓宇狀況十分危險,隨時有倒塌機會;又例如解說現在樓宇管理及環境衛生如何;又例如重建後可優化海濱、改善交通,大大改善社區面貌。說到底,就是列出增加支持重建的原素。」
筆者聽後好像收了一些錢在腦袋中。當然,自問暫時沒有本事購入相關舊樓博重建,但最少學到了智慧,未來也許有用(最少對部分讀者而言可能有用呢)。
作者簡介:
屋邨仔出身,做過設計師、工程師,愛數字;三十歲開始轉寫投資專欄。外匯、港股、期指、電腦編程、新舊樓投資無一不歡。
免責聲明:
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