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專欄|香港除人口老化 還有樓宇老化問題
廣告
樓宇本身是每年貶值的損耗品,價值理應每年折舊,但過往香港的房屋供不應求,導致舊樓不但沒貶值反而年年升值的崎型現象。但從第一原理思考,不難發現過往被炒高的並不是樓宇的價值,而是香港人的生活空間。
香港不少上世紀建成的樓宇設計壽命只有50年,現時香港共有260萬個住宅單位(三成為公屋),分布於40,000幢樓宇。
目前樓齡30年以上的樓宇,總數卻超過27,000幢,佔67%。
其中樓齡5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更達到9,600幢。
香港樓市過往有只升不跌的神話加持,令樓市非理性地居高不下,有自住剛需的人們,被迫至只能關注有沒有樓住,已無暇顧及樓宇的新舊問題。
因此,香港已接近壽命上限的舊樓仍然有價有市。
直到近年市況逆轉,房屋的投資(投機)屬性減退,自住買家也回歸理性,舊樓累積多年的折舊,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一次過反映在樓價上。
撰文:格爾圖片來源:patreon@EDfat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