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淑儀稱難阻長和賣港口:「商業上是精明交易,但從對國家責任層面來說則令人失望。」
廣告
長和計劃以228億美元向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在內的23國43個港口業務,爭議持續不斷。繼港澳辦與中聯辦轉載《大公報》批評文章、梁振英及胡錫進等發表言論後,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亦在社交媒體發文,指是次交易表面為商業買賣,實則對中國構成重大傷害,因涉及「一帶一路」沿線港口,這些資產自2013年起經中國苦心經營十餘年。
法律與戰略的弔詭之處
葉劉引述商界及法律界人士意見,指交易難以阻止,因長和註冊於開曼群島,且不涉及中國境內資產,香港法例無從干預。她指出,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多次聲稱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並威脅「收回」,顯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忌憚。在此背景下,長和卻未考慮國家利益與國際形勢,只是找來財團促成此「大deal」,令人非常失望。
她澄清,巴拿馬運河五個港口中,長和僅控制兩港,特朗普「中國控制」的說法並無根據。巴拿馬總統穆利諾也反駁,強調運河中立,收費依噸位而非國籍。葉劉批評美國違反1977年與巴拿馬簽署的永久中立條約,稱其「經濟脅逼」才是真正威脅,並質疑長和選擇在此時出售,是否忽略地緣政治影響。
商業利潤與國家責任的抉擇
葉劉承認,長和此舉在商業上是精明交易,淨賺近190億美元,出售海外港口(收益率跌至5%以下)而保留中國內地及香港高回報(9%以上)資產,財務上合理。然而,她強調當前地緣政治對經貿影響深遠,美國「America First」政策凸顯國家利益優先。作為企業若不顧國家戰略、不與政府協商便出售重要戰略資產,「將來如何能在大風浪中站得穩?」。她呼籲企業要超越「在商言商」,承擔更大責任,否則長遠發展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