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對等關稅

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日韓台受波及 越南柬埔寨關稅超中國 商務部回應:典型的單邊霸凌

時事

廣告

特朗普關稅政策震撼全球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25年4月2日下午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等關稅計劃」,標誌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進一步升級。他宣稱此舉為「經濟獨立宣言」,旨在縮減美國貿易赤字並刺激國內製造業。計劃包括對所有進口貨品徵收10%基準關稅(4月5日生效),以及對部分貿易夥伴加徵更高對等關稅(4月9日生效)。此政策覆蓋超180個國家,關稅幅度從10%至49%不等,超出市場預期(此前估計約20%),引發全球市場劇烈震盪。

關稅詳情:亞洲國家首當其衝

特朗普公布的對等關稅針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特別是與美國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

  • 中國:34%(疊加此前20%關稅,總稅率達54%)。
  • 越南:46%,位列第三高。
  • 柬埔寨:49%,為最高稅率。
  • 台灣:32%。
  • 日本:24%。
  • 韓國:25%。
    此外,汽車進口關稅(包括零部件)定為25%,於4月3日凌晨生效,5月3日前對零部件全面實施。特朗普強調,關稅基於「對等原則」,反映其他國家對美商品徵稅的幅度,並考慮貨幣操縱與非關稅壁壘等因素。

核心資料列表

國家/地區 對等關稅稅率 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億美元)
中國 34%(總54%) 2950
越南 46% 1230
柬埔寨 49% 未具體數據
台灣 32% 739
日本 24% 685
韓國 25% 660

政策意圖:針對供應鏈轉移與貿易逆差

美國2024年貿易赤字達9184億美元,其中對中國逆差2950億美元,對越南逆差1230億美元(全球第三)。特朗普政府認為,近年中國企業為規避其首任期(2017-2021)的貿易戰,將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與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繼續以低成本出口美國,導致逆差擴大。越南與柬埔寨的高關稅(46%與49%)被視為針對此趨勢的打擊,意在阻斷中國供應鏈的「繞道策略」。
台灣儘管有台積電承諾投資1000億美元在美建廠,仍未能豁免關稅(32%),顯示特朗普政策不留情面。日本與韓國作為美國傳統盟友,關稅分別為24%與25%,雖低於中國,但仍反映其貿易順差(日本685億美元,韓國660億美元)引發的壓力。

中國商務部回應對等關稅:中方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特朗普 對等關稅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特朗普 對等關稅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特朗普 對等關稅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特朗普 對等關稅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商務部回應:強烈反對並將反制

中國商務部於4月2日晚迅速回應,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對等關稅措施,並將採取必要反制措施以維護自身權益。商務部發言人指出:

  • 美方以「對等」為由加徵關稅,罔顧多邊貿易談判(如WTO框架)達成的利益平衡,無視美國長期從全球貿易中獲益的事實。
  • 美國單方面評估「對等關稅」,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損害貿易夥伴合法權益,屬典型的單邊霸凌行為。
  • 歷史表明,關稅戰無贏家,保護主義無出路,美國此舉既損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與供應鏈穩定。

市場反應:人民幣應聲下跌 股市震盪

關稅宣布後,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應聲下跌,4月2日紐約尾盤報7.3345,較前日跌381點,日內波動區間為7.2947-7.3346,顯示市場對中國出口前景的擔憂。美國股市同樣劇烈震盪,標普500期貨跌3.4%,納斯達克100期貨跌4.2%,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期貨跌2.3%。科技股與零售股首當其衝,蘋果與耐克跌約7%,Dollar Tree跌11%,反映市場對供應鏈成本上升的恐慌。

亞洲國家反應:聯合應對與報復預期

  • 中國、日本、韓國:3月30日三國在首爾舉行五年來首次經濟對話,尋求聯合應對美國關稅。中國官媒稱三方「同意共同回應」,但韓國與日本否認達成具體協議。韓國代總統韓德洙下令緊急支持受影響產業,並與美方協商減免。
  • 越南與柬埔寨:柬埔寨執政黨發言人Sok Eysan表示,作為小國「只想生存」,49%的關稅將重創其服裝與鞋類出口(美國為其最大市場)。越南則面臨63億美元新增關稅成本,恐影響其出口導向經濟。
  • 台灣:台積電在美投資未能換取豁免,32%關稅將推高半導體成本。分析師Dan Ives指出,若台積電等企業在美擴廠,或可爭取部分豁免,但短期內供應鏈壓力難減。

分析與質疑:關稅效果存疑

特朗普聲稱關稅將刺激美國製造業復興並縮減貿易赤字,但政策效果存疑。歷史數據顯示,其首任期關稅(2018-2019)雖減少對華逆差,但使美國GDP下降0.2%,就業損失14.2萬個(Tax Foundation數據)。此次關稅規模更大,影響超6000億美元進口,恐加劇通脹(2024年美國CPI已達3.8%,關稅或推高1.5-2%)。
越南與柬埔寨的高關稅雖針對中國供應鏈轉移,但可能損及美國自身利益。越南是美國第二大服裝供應國,關稅將推高消費品價格,影響低收入家庭。柬埔寨49%的關稅則可能加劇其經濟困境,反過來影響區域穩定。此外,中國對美貿易依賴已降至37%(2000年代超60%),轉向歐盟與東盟市場,報復能力增強,美國逆差未必顯著縮減。

展望:全球貿易格局重塑

特朗普關稅戰或重塑全球供應鏈,短期內推高美國物價與企業成本,長期則可能加速生產基地轉向印度與東南亞其他國家(未受高關稅影響)。亞洲國家可能通過區域合作(如RCEP)降低對美依賴,但報復性關稅(如中國對美煤氣加徵15%)恐引發更大範圍貿易戰。美國內部,關稅加劇通脹與失業,或影響特朗普支持率,特別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已下調,OECD估計2026年全球GDP增速或從2024年的3.2%降至3.0%,不確定性持續升溫。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