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取消中港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中港小額包裹關稅豁免 5月2日生效

時事

廣告

特朗普強化貿易保護措施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25年4月2日下午(美東時間,香港時間4月3日凌晨)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等關稅計劃,並在活動結束前簽署行政命令,取消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小額包裹(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此舉是特朗普上任後(2025年1月20日)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延續,旨在打擊中國跨境電商並應對美國國內的合成阿片類藥物危機。

行政命令詳情:關稅豁免終止

根據白宮4月2日發布的事實清單,該行政命令的主要內容如下:

  • 生效時間:措施將於2025年5月2日凌晨12:01(美東時間)起生效。
  • 適用範圍:取消對中國大陸及香港進口、價值800美元或以下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De Minimis)。
    • 非國際郵政網絡進口的包裹需繳納所有適用關稅,並按標準程序支付。
    • 通過國際郵政網絡進口的包裹將徵收30%的關稅,或每件最低25美元(6月1日起增至50美元),取代其他關稅。
  • 監管要求:運輸包裹的承運商需向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報告貨運詳情,持有國際承運商擔保以確保關稅支付,並按規定繳納關稅。CBP可要求任何郵政包裹進行正式清關程序。
  • 後續評估: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需在90日內(即7月1日前)提交報告,評估命令影響,並考慮是否將措施擴展至澳門包裹。
  • 核心資料列表

    項目 詳情
    生效日期 2025年5月2日凌晨12:01(美東時間)
    關稅對象 中國大陸及香港,價值800美元或以下的小額包裹
    關稅稅率 國際郵政網絡:30%或每件25美元(6月1日起50美元);其他方式:按適用關稅
    報告期限 商務部長需90日內提交影響評估報告,考慮擴展至澳門

    政策意圖:打擊跨境電商與阿片類藥物流入

    特朗普政府認為,小額包裹豁免被中國電商(如Temu、Shein)廣泛利用,導致美國損失關稅收入並加劇貿易逆差。2024年,美國處理超過13億件小額包裹,其中60%來自中國,總值約660億美元(2023年數據)。此外,白宮指出,該豁免被用於走私合成阿片類藥物(如芬太尼),2024年CBP在邊境查獲21000磅芬太尼,足以致命40億人,但僅為走私總量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經南部邊境流入)。
    特朗普首任期(2018-2019)已對中國加徵20%關稅,此次取消豁免進一步加碼,意在限制中國低價商品流入並減少毒品走私。

    市場影響:電商成本上升

    取消小額包裹豁免將顯著影響依賴該政策的中國電商。Temu與Shein約佔美國小額包裹進口的30%,2023年佔美國折扣市場(快時尚、玩具等)17%。新措施可能導致:

    • 價格上漲:包裹需繳納30%關稅或最低25美元費用(約195港元),直接推高消費者成本。例如,一件價值50美元的服裝需多付15美元關稅(約117港元)。
    • 物流挑戰:CBP可能要求更多包裹正式清關,增加通關時間與成本,影響電商交付速度。
      此前,特朗普2月1日首次宣布取消豁免,但因物流混亂(包裹在JFK機場堆積超100萬件)而於2月7日暫緩實施。此次重啟措施前,商務部已確認系統準備就緒,但市場仍擔心類似問題重演。

    全球反應:中國電商尋求替代方案

    中國電商已開始應對。Temu自2024年起增加美國倉庫存貨比例,Shein則在伊利諾伊與加州設分銷中心,試圖減少對直郵的依賴。然而,Nomura估計,取消豁免可能使中國出口增長放緩1.3個百分點,GDP增長降0.2個百分點,服裝(佔直銷出口35%)與消費電子(22%)受影響最大。
    香港方面,作為轉運樞紐,其物流業可能受波及。2024年,香港處理約20%的中國小額包裹出口美國,新措施或使部分業務轉向其他地區(如新加坡)。

    分析與質疑:政策效果存疑

    特朗普政策雖意在打擊中國電商與毒品流入,但效果存疑:

    • 經濟影響:關稅成本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可能推高通脹(2024年美國CPI已達3.8%)。此前關稅(2018-2019)使美國消費者年均多付15億美元,GDP下降0.2%,就業損失14.2萬個。
    • 毒品問題:數據顯示,僅0.2%的芬太尼從加拿大邊境流入,絕大部分經墨西哥邊境,取消小額包裹豁免對毒品走私的實際影響有限。
    • 貿易逆差:中國對美貿易依賴已降至37%(2000年代超60%),轉向歐盟與東盟市場,美國逆差(2024年2950億美元)未必顯著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