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警告各國:建議淡定消化 唔好報復 會有談判
- 中國:34%(連同2月初的20%,累計54%)。
- 歐盟:20%。
- 日本:24%。
- 韓國:25%。
- 台灣:32%。
- 越南:46%。
- 柬埔寨:49%。
基準關稅於4月5日生效,特定關稅於4月9日生效,汽車進口關稅(25%)已於4月3日實施。特朗普表示,關稅旨在解決貿易逆差與「非互惠待遇」,將持續生效直至問題緩解,顯示政策具有長期性。
財長表態:呼籲各國冷靜應對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4月2日晚接受福斯電視台(Fox News)專訪時,警告各國勿對關稅採取報復行動。他表示:「我建議每個國家不要報復。淡定消化,靜觀其變。如果報復,事態會升級;如果不報復,緊張局勢也僅止於此。」貝森特強調,關稅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美國願意與各國展開對話,並預計未來幾週內將啟動多邊談判。
貝森特進一步指出,關稅旨在為美國長期經濟增長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國會正推進特朗普的減稅措施(包括延長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部分條款)。他表示:「我們越早確定稅收政策,就能越早為經濟復蘇打下基礎。」
政策目標:解決貿易逆差與促進增長
白宮新聞稿稱,關稅將持續至特朗普認定貿易逆差與「非互惠待遇」問題解決為止。2024年美國貿易赤字達9184億美元,其中對中國逆差2950億美元,對越南123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認為,關稅可迫使貿易夥伴做出讓步,並刺激國內製造業復興。貝森特補充,關稅收入(白宮預計未來10年增6萬億美元)將支持減稅計劃,減輕美國民眾稅負,並促進長期經濟增長。
市場與國際反應:緊張情緒升溫
關稅宣布後,全球市場劇烈震盪。4月2日,標普500期貨跌3.4%,納斯達克100期貨跌4.2%,資金流入避險資產,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3.85%,日圓兌美元升值1.2%,離岸人民幣跌381點至7.3345。
國際社會反應強烈:
- 中國:商務部4月3日表示,將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企業利益,已對美國煤氣與農產品加徵15%關稅。
- 歐盟: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稱關稅「不可接受」,考慮調整碳邊境稅(CBAM)作為回應。
- 日本與韓國:韓國代總統韓德洙下令緊急支持受影響產業,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將與美方協商減免,但兩國均未排除報復措施。
貝森特的「勿報復」言論未平息緊張情緒,市場擔憂報復性關稅可能引發全面貿易戰。
分析與質疑:效果存疑
貝森特呼籲各國冷靜,但關稅政策效果備受質疑。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警告,關稅將引發「石油危機式衝擊」,推高物價與失業,2024年美國CPI已達3.8%,關稅可能再推高1.5-2%。歷史數據顯示,特朗普首任期關稅(2018-2019)使美國GDP下降0.2%,就業損失14.2萬個,消費者年均多付15億美元。此次關稅影響超6000億美元進口,影響更廣。
貝森特稱關稅與減稅將促進增長,但專家質疑其可行性。關稅成本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汽車關稅(25%)或使每輛車價格上漲4000-10000美元,低收入家庭受創最重。減稅雖可刺激消費,但若貿易戰升級導致進口銳減,關稅收入可能低於預期,難以彌補財政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