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推一次性放寬按揭拆彈 對高位入市買家有多大作用
如果有足夠儲備現金,抬錢上會自然問題不大;但對於許多承造高成數按揭的買家來說,本身儲備的資金已經不多,無法抬錢之下很有可能只可撻訂收場。
在現時經濟狀況未完全復甦情況下,這一顆「計時炸彈」始終要拆,金管局多次放寬按揭,近日再出一招,明顯針對這批買家的新招,到底買家應不應該硬著頭皮上會?
金管局在上週三(12月4日)突然推出新指引,容許銀行一次性地,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以建期方式買新樓的買家,放寬按揭成數上限至八成及將供款與入息比率提高至六成,意味在高位接貨的買家,將會較容易滿足銀行上會的門檻。
按揭時物業估價需低於成交價
這個一次性的放寬按揭具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按揭時的物業估價,需要低於成交價。
就金管局開出的放寬按揭條件,筆者有兩重解讀。
首先受惠的人士只有在2021年至2023年特定時間內,以建期方式購入新樓的買家可享用;其次是這批買家在申請按揭時,銀行估價必須低於成交價,代表這些買家必須賬面上已經「蝕緊錢」。
表面上看,新措施確實有助這些需要抬錢上會的買家,可以抬少一些資金,同時因為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提升,入息要求亦有所下降,就算現時財政情況較之前欠佳,亦有可能符合銀行入息要求。
不過,從實際上來說,並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
蝕少少可上會
事實上,問題的癥結在於銀行估價及成交價的差距有多大,對於賬面上只是「蝕少少」的買家來說,自然能夠「坦然」受惠,直接上會。
然而,如果是賬面上已經有很大蝕幅的買家來說,則始終都是要面對負資產的問題。
當然上會後買家只要準時還款,雖然心理上不太好過,但至少不容易被銀行Call Loan,亦不會因為撻訂而要即時「total loss」,買家仍然可以入住心儀的物業,只是「買貴」了不少,且銀行提供的息口可能會高一些。
至於不想面對負資產的買家,就只剩下撻訂一途。
惟撻訂除了令買家輸訂金外,還有可能於日後會被發展商追收差價。長遠來看,目前先上會的損失確實相對較輕。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