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市價6成購入無契樓 買家風險逐個數
看回該單位原業主的割價歷程。原業主於去年11月放盤,開價330萬元,劈了六次價後,最後僅以120萬元成交,以同屋苑成交紀錄計,今年成交價介乎290萬到355萬元,即較市價低超過六成。
日後轉售困難
一般來說,無契樓最大問題在於轉售困難。雖然銀行網頁上估價系統,仍然有機會可以為單位估價,實際上,當申請人向銀行申請按揭時,卻困難重重。
就算獲批按揭都有機會減少貸款額,原因是銀行普遍不願意為無契樓承造按揭。
而今次成交的單位買家以full pay入市,據說買家為投資客,以月租12,000元計,博12厘租金回報。
交易如此高回報,暗藏的風險當然亦高,風險除了是下手買家無法敘造按揭外,另一個直接風險是業權問題。
由於物業屬於無契樓,假如日後有人聲稱自己擁有物業樓契,買家將有機會捲入業權糾紛之中。
無契樓買家想要自保,可以向律師樓辦理影印契。
雖然新契有法律效用,但銀行卻不一定會按一般正常物業處理,因此仍然會對下手買家有所影響。
值得留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物業都可以透過宣誓方式補回。
當然,原業主賣樓前亦可先找律師進行補契,但此舉亦無助下手買家申請按揭。
時間成解除風險靈藥
不過有危就有機,假如買家購入單位若干年後,例如十年,都沒有人出來表示自己擁有該物業樓契,那麼買家的處境可謂已經「安全」。
而買家以如此低價購入單位,即使日後需要轉售,相信亦不難找人接手,因為基本已釋除了業權糾紛的疑慮。
另一方面,過去新聞亦有報道,有不法份子曾冒充無樓契或已移民多年的業主賣樓,令買家蒙受損失。
因此,除非買家本身與業主相熟;否則,一般坊間都不會建議買家購入無契樓,以免因小失大。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