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llibee快樂蜂勤力併購 版圖包括添好運、永和豆漿?業績持續擴張獲看好
撰文:經一經輯部|圖片:Jollibee網站
創始人陳覺中出生於馬尼拉,是菲律賓華僑第二代。他於1975年創業,在菲律賓開設雪糕店起家,但其後發覺正餐比起甜品更有市場,1977年正式成立快樂蜂開始轉型賣炸雞和漢堡包。上世紀80年代,面對美國快餐巨企麥當勞的進攻,快樂蜂在菲律賓不單只仍能站穩陣腳,且擴展步伐迅速,全憑更了解當地人口味及食品價錢更相宜。
1993年快樂蜂全球分店數目已超過110間,管理層決定打入資本市場,在菲律賓證券交易所上市集資(菲股代號:JFC),當時招股價為9菲律賓披索;掛牌僅三個月,股價大漲逾一倍三。在美國亦可透過場外市場進行股份買賣(美股代號:JBFCY)。
快樂蜂現時為菲律賓最大快餐連鎖集團,在當地快餐市場的佔有率達6成半,所有國際知名的過江龍都望塵莫及。
併購三線平行發展 不斷收購特許經營權
截至去年底止在當地經營的快餐店數目接近3,316間,當中快樂蜂品牌佔1,195間。近年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擁有大量菲藉傭工的地區,目前業務版圖已擴展至內地、香港、澳門、越南、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意大利及英國等地,海外分店數目達2,655間。綜合全球分店數目5,971間,成為菲律賓企業「走出去」的典範。
為令發展更多元化,快樂蜂過去20多年來不斷透過收購特許經營權或品牌壯大業務。而其併購策略主要分為三大路線,包括物色本土品牌以鞏固在菲律賓市場的龍頭地位、收購擁有龐大市場空間的海外品牌,收購知名品牌的海外特許經營權,故快樂蜂收入節節上升。
就本土發展而言,快樂蜂早於1994年率先入股菲律賓薄餅店Greenwich Pizza八成權益。1999年再收購當地著名中式快餐連鎖集團超群(Chowking);2005年收購菲律賓西餅店Red Ribbon Bakeshop;2010年斥資6,880萬美元入股燒烤快餐店Mang Inasal。
購入永和大王、添好運等亞太地區經營權
至於海外市場,快樂蜂瞄準人口龐大且經濟發展迅速的內地市場。首宗海外收購出現於2004年,目標為上海經營豆漿及油條的快餐連鎖店永和大王;現時永和大王在內地分店已逾300間,遍及50多個城市。2008年在內地市場再下一城,以5,550萬美元收購北京著名粥品連鎖店宏狀元。
兩年前看中香港點心食肆添好運,斥資3,350萬美元購入其香港以外之亞太地區特許經營權。
美國餐飲品牌Burger King、Dunkin’ Donuts均在收購之列
快樂蜂同時對美國餐飲品牌情有獨鍾。2011年購入Burger King(美股代號:BK)在菲律賓市場的特許經營權。2015年以1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漢堡包店Smashburger四成股權;同年則夥拍RRJ Capital,購入美國冬甩連鎖店Dunkin’ Donuts(美股代號:DNKN)的內地發展權,目標在20年內,於中、港、澳開設1,400間分店。2018年以1,240萬美元,向美國名廚Rick Bayless購入墨西快餐品牌Tortas Frontera四成七股權。
除了透過併購外,集團早年亦與越南夥伴Viet Thai International Joint Stock Company組成合資公司SuperFoods Group,合作在東南亞地區發展越南餐飲及咖啡業務,包括越南湯粉Pho24、咖啡連鎖店及分銷商Highlands Coffee,以及Hard Rock Café於澳門、香港及越南的特許經營權。
踩入咖啡市場
近十年來咖啡市場已成為全球餐飲業界新焦點,美國龍頭星巴克(Starbucks,美股代號: SBUX)愈做愈旺,內地咖啡連鎖店運營商瑞幸咖啡(美股代號:LK)急速冒升,以至近年可口可樂(Coco-Cola,美股代號:KO)斥巨資49億美元收購英國最大咖啡連鎖店Costa Coffee,均顯示出咖啡店行頭有錢景。
快樂蜂明顯想分一杯羹。去年8月落實向私募投資公司Advent International,收購美國咖啡連鎖店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八成股權,代價3.5億美元,為集團歷來最大規模收購。
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創立於1963年,在南加州布蘭特伍德(Brentwood)起家,全球分店逾1,200間,遍及30個國家及地區。快樂蜂希望將過去的成功模式複製,將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品牌在亞洲區做大。
不過,是次收購行動不被市場看好,主因代價當中有2.5億美元是用於償還債務。更有分析擔心,收購項目可能會拖低未來幾年業績;過去一年,股價累積跌幅達四成半。
快樂蜂屬增長型企業,持續透過併購及自然增長擴張。近一年來股價已調整不少;加上旗下 SuperFoods Group有機會分拆上市,隨時令潛在價值得以顯現;故不宜太淡,先加入觀察名單。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