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掀AI科技戰 為投資市場帶來的三個變化|封面故事
DeepSeek由成立至今不足兩年,但發展相當迅速(見圖表一)。
第一代模型DeepSeek Coder於2024年初面世,當時有報道指出,經過指令調優後,DeepSeek Coder模型已全面超越了GPT3.5-Turbo。由於程式是完全開源,又可用於商業用途,費用全免,已引來關注。
至2024年5月,第二代DeepSeek-V2推出,據稱是全球首個在代碼、數學能力上超越GPT 4-Turbo、Claude3-Opus及Gemini-1.5 Pro等美國知名AI模型。
由於V2運行成本更低,開始吸引大眾使用。逼使字節跳動、騰訊控股(00700)、百度集團(09888)、阿里巴巴(09988)等中國科網巨企都相繼將其AI模型紛紛減價,以保持競爭能力。
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再發布V3模型,不足一個月再發布R1,這才震驚全球。
V3發布時,DeepSeek宣稱用了2,048塊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H800晶片,完成6,710億參數模型的訓練,成本只是約560萬美元,訓練時間不到兩個月。
相較之下,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美股代號:META)的AI模型Llama 3.1,用上了16,000塊H100的高性能輝達晶片,耗時54天,訓練參數僅為4,050億。
![deepseek國產科技 AI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https://images.edigest.hk/wp-content/uploads/2025/02/2257acsachart01_84620250567a9a30e817ce-1024x856.png)
採用「蒸餾」訓練技術 快速成長
惟外界估計,Llama 3.1的訓練成本高達5億美元,而Open AI的ChatGPT-4o模型訓練成本亦估計逾1億美元,兩者均遠高於DeepSeek的訓練成本。
一時之間,國產AI能否成為大氣候,取代現時大多數人使用的ChatGPT之說,討論甚囂塵上。網民也爭相下載應用程式,一探DeepSeek「實力」,令DeepSeek於短時間內,榮登中國、美國等全球多地App Store榜首。
有人指,DeepSeek的回應結果比ChatGPT更加人性化,皆因其採用的是「蒸餾」訓練技術,簡單來說,就是DeepSeek利用其他AI模型生成的Tokens進行學習,並非由零開始,所以才能在有限資源下快速看到成果。
另外,DeepSeek由中國團隊研發,專注於中文語境內容生成與優化,更能迎合中文用家需求,能迅速攻佔中國及華人市場。
不過亦有人表示,對於一些敏感的政治內容,DeepSeek會無法回答。而美國新聞評等組織NewsGruard發表的測試報告,指DeepSeek傳遞新聞和資訊的準確度僅17%,在市場11款同類模型中,表現倒數第二位。
姑勿論DeepSeek表現如何,一場AI反擊戰已俏然開展。近期已陸陸續續有其他AI模型推出,聲稱其準確度比DeepSeek更高。
例如阿里旗下的通義千問團隊,於1月底發布 Qwen2.5-Max模型,聲稱超越DeepSeek-V3、GPT-4o及Llama-3.1-405B。
Open AI也反擊,ChatGPT最近推出的Deep Research功能,能自主規劃、執行多步驟搜尋及回溯修正,令結果更精準。官方表示準確度高達26.6%,遠超DeepSeek R1的9.4%。
除了AI界的影響外,DeepSeek亦令投資市場出現了三個變化。首先,美國晶片股迎來一場小股災,龍頭輝達於上週一(1月27日)單日大跌17%,一夜間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
博通(Broadcom,美股代號:AVGO)大跌17.4%,台積電(美股代號:TSM)及甲骨文(Oracle,美股代號:ORCL)分別跌13.3%及13.8%。
市場認為,DeepSeek或扭轉以往發展AI必需投入高資本的思維,毛利高的高端晶片需求或因此減少,因而令晶片股出現洗倉式下跌。
但這並不代表AI發展已終結,市場反而開始留意AI應用層面,憧憬在AI模型成本下降後,AI應用企業能否扭虧為盈,盈利呈井噴式增長。
資金由AI硬件流入軟件
例如這一波AI科技戰中,Palantir(美股代號:PLTR)便成為受惠者,旗下的AI平台產品AIP,在2023年推出五個月,獲逾300家機構使用,客戶包括能源、金融、醫療等各行各業。
自上週二(28日)起,Palantir已不斷有資金流入,股價衝上80美元之上。本週公布亮麗的第四季業績,收入同比升36%至8.28億美元,股價於週二(2月4日)單日升24%至103.83美元。
由此可見,市場第二個變化,就是資金開始由AI的「硬體」流入「軟體」,AI應用有機會成為今年的大主題。
第三個變化是市場重新留意中資科技股。自上週一後,有研發AI模型的幾家大型中資科企,股價明顯上揚,像阿里至週二止,四個交易日累升15.2%,期內騰訊亦累升7.7%。
而小米集團(01810)始創人雷軍,因曾重金挖角DeepSeek開發團隊成員,旗下小米及金山系股份也明顯急升。其中金山雲(03896)至週二止,四日累升55.4%。
究竟中資科技股能否借DeepSeek再次翻身?還是升勢只是曇花一現,後文再有詳細分析。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