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A股入摩 4類股份最升博 | 投資入門 | 環球視野
撰文:東驥基金 |圖片:PhotoAC 、新傳媒資料庫
強美元回歸新興市場捍衞戰
過去一週重大政治事件頻發,令新興市場股債匯市雪上加霜。 馬來西亞反對黨意外勝選,其經濟及政治政策都有機會轉向,令馬來西亞風險增加,主權債務面臨信用評級下調的危機。
另一方面,意大利政府組閣遇阻,意大利國債收益率跳升至七週高位;還有阿根廷尋求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融資以緩和貨幣市場、土耳其被標準普爾下調評級。
一系列利空消息,拖累一眾新興市場在美元反彈走強之下,大幅走資;而上述受到波及的新興市場,也多數為大量依靠外債、息率相對高的國家。
一方面大量的外債,導致環球投資者風吹草動都能顛覆本國市場,與環球市場的相關性非常之高;另外較高的債息,也令其在美債息口上升時期對投資者的吸引大大降低。
回購創紀錄撐美股
回顧過去的美元週期,1982年的拉美債務危機及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都發生在美元的上行軌道週期,但今次似乎距離美元引發新興貨幣危機,還有一段距離。
首先,美國聯邦儲備局6月加息幾乎板上釘釘,同時美、德息差一路擴大,反映美國與歐洲貨幣政策背道而馳,短期美匯指數可能還有反彈空間,若再升穿95水平則需非常小心。
其次,現時的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較以前豐厚了很多,不少國家的貨幣政策也相對靈活,可為貨幣貶值提供更大的緩衝空間。
短期新興市場風險增加,加上各地大選相繼舉行,波動性料暫時不會明顯降低,相對保守的投資者,不建議在現階段進行部署。 待貨幣市場出現穩定跡象後,投資者可考慮選擇基本面因素向好,以及外債佔比較低的新興市場,逢低入市。
龐大債務仍對美高息債券有重要威脅
美國4月份通脹率數據溫和,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5%,按月僅升0.2%,不少科技股領漲大幅反彈。
股票回購計劃創下紀錄也推動美股,截至3月底的過去一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通過股息和股票回購等形式,向股東累計回饋近10,000億美元,首季度回購規模1,500億美元。 市場更預計,2018年累計股票回購將達8,000億美元,較2017年全年增加逾50%,未來巨額的回購,對美股企穩起重要作用。
不過,美國的龐大債務,仍然是對美高息債券的重要威脅。 聯儲局近期對72家本國銀行和22家海外銀行美國分支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第一季美國各銀行收緊了對樓房、汽車及居民消費的貸款標準,但反而放鬆了很多商業地產貸款及大中型企業貸款的標準。
這有助於控制增長迅速的居民債務,以防2008年金融海嘯的系統風險,同時利於美國宏觀經濟,不慍不火的維持數個季度增長。
A股入摩短期影響微
6月1日A股將正式「入摩」,首批將有235隻大盤A股成為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分股,比例為2.5%,日後逐步增加比重,將於9月3日提高至5%。
內地的MSCI指數基金也在加速發行,現有5隻,待審批的有22隻;近期國際市場也有不少納入A股的中國全方位指數基金不斷推出。
現時滬、深兩交易所流通市值約為80,000億美元,則MSCI預計初步納入A股的影響,僅約170億至180億美元流入。 因此短期來看,A股「入摩」並不會對市場有太大的影響,加上不少基金經理已經提前部署及在市場中反映,對投資者情緒及信心的提振則遠遠大於資金流向方面。
長期來看,若MSCI對A股的納入比例未來十年提升至50%,料每年流入A股的資金有望高達2,000億甚至4,000億元人民幣。 未來內地監管部門及金融銀行機構等配套亦須跟上,令中、港兩地互聯互通機制更加成熟、資本流動更加活躍,對港股也是重要利好,A股板塊中則相對看好內需、金融股、科技及醫藥保健股。
截至本週二(15日),本基金倉一週上升1.1%,年初至今上升5.8%,推出至今回報上升27.2%。 組合內表現最佳的是中港股票基金,「銘基亞洲中國小型企業基金」及「施羅德香港股票基金」一週分別上升2.99%及2.79%。
貿易戰危機因中興通訊(00763)制裁放鬆而有所緩解,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及人行行長易剛訪美,本週或有更多消息直接影響市場走勢。 另外,A股近期亦表現不俗,南方A50(02822)及「摩根中國先驅A股基金」一週分別上升1.7%及2%。 組合內表現較差的是拉美股票基金,「柏瑞拉丁美洲中小型公司股票基金」一週下跌3.4%。 俄羅斯市場收復失地,一週反彈3.38%,下週計劃沽出佔組合約2.1%的「法巴俄羅斯股票基金」,作現金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