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投資部署 兩類股份最睇好 | 投資入門 | 創富攻略

投資

廣告

【A股入摩投資部署】受制於中、美貿易戰和在美國聯儲局6月加息的陰霾影響下, 中、港兩地股市近期走勢反覆,而第一季公司業績普遍符合預期但未有太大的驚喜,令大部分投資者採取審慎和觀望的態度。

撰文:楊溢麟 (華夏基金(香港)總監) | 圖片:網上圖片

A股機遇大於風險

滬深300指數從1月高位已回落約15%,比恒生指數的調整幅度更大,已回到去年8月的水平,令A股現時的估值處於更合理水平,投資價值浮現。

筆者認為貿易戰、美國加息和內地金融監管等風險已很大程度被消化,而下半年內地將落實A股中國預託證券(CDR)及6月A股納入MSCI指數,中期來看市場機遇大於風險,現時不失為部署買入A股及其基金產品的好時機,投資者可考慮分批增加倉位。

入摩如箭在弦

2017年宣布A股納入之際,MSCI列出一份222隻A股的名單;今年3月更新了一份235隻A股的的名單。

最終方案將在下週一(5月14日)宣布並於6月1日正式實施,初始納入比例為2.5%,而2018年9月3日A股的納入因子將提高到5%。

據MSCI估計,全球目前約有28,000億美元跟蹤全球市場指數、15,000億美元跟蹤新興市場指數,2,000億美元跟蹤亞洲市場指數,A股在三大指數中的初始權重為0.1%、0.5%和0.6%,粗略估計跟踪此三大指數所帶來的短期資金流入為115億美元。

從過往經驗来看,納入MSCI指數對吸引外資進入股票市場有實際性的作用。

亞洲市場過往入摩後普遍上升,如台灣於1996年9月3日納入後一年上升51%;馬來西亞於1998年12月1日納入後一年上升41%。

從帶動資金的時間點看,在初次納入MSCI的前後均有較高的外資淨流入,但不同市場流入的時間點也略有不同。

内地和香港從上週二(1日)起把股市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相信開通更闊渠道有助外資流入A股市場,進一步解除市場之前對流動性限制的擔憂。

2018年A股的走向起了風格切換:2016至2017年強勢的藍籌股出現相對明顯的跌幅,前兩年表現疲弱的新興成長股有逆勢走强的跡象。

藍籌股下跌和中、美貿易摩擦有很大關係而且業績未能符合市場,因去年單向上漲而產生的較高預期,成長股轉强有以下原因 :

(一)受惠於大量創業板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發行;
(二)過去兩年已累積大幅度下跌,估值回到較合理安全的水平;
(三)「獨角獸」企業回歸利好成長股,有望提升估值。

今年A股屬震盪市而且風格轉換未明,藍籌股有機會因A股納入MSCI指數,而吸引境外機構投資者持有,而在下半年有所修復,但成長股普遍的盈利成長較藍籌股吸引,所以投資者應「由下而上」選擇行業和個股,並可考慮持有主動管理的基金以應付今年的震盪格局。

筆者現看好消費類及資訊科技板塊,選擇符合未來長期發展趨勢的行業及其盈利增長能持續的個股公司。

在消費類別尤其看好醫藥股,醫藥行業利好政策由3月以來頻頻出台,包括國務院組建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及國家醫療保障局,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等一系列政策。

中期而言,扶持政策奠定了內地醫藥向好的根基,資本市場對創新藥的估值體系的重新構建帶來價值重估。

長期而言,內地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消費國,醫藥公司能受惠內地人口老化及消費升級,規模擴展亦能提升利潤。

在資訊科技板塊,與網絡安全有關的股票值得注意,愈來愈多的生產和決策有賴網絡與大數據,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有望成為國家政策及製造業下一步升級改造的重點,此類公司盈利主要來自內地,在中、美貿易戰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