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趨吉避凶要睇 滙豐列明年十大風險預測
貿易緊張
G20後的中美貿易談判仍存不確定性,世貿爭議及英國脫歐的問題令情況複雜。
氣候變化
極端的天氣事件或造成更多破壞。
美國企業利潤率下降
美國企業的利潤率處高水平,市場共識預測會進一步上升,但工資增長、貿易關稅及財務成本,均可能令企業成本上升。
新興市場改革
仍對新興市場維持審慎的看法,若新興市場開始專注於結構改革,以應付失衡情況,未知能否提升生產力及改善效率。
歐洲央行新非常規政策
歐羅區增長放緩,核心通脹維持低企,歐央行或重啟QE。
槓桿風險
美國非金融機構負債長期處高水平,平均信貸評級大幅下滑,上升中的槓桿及資金成本上升風險,令再融資面對挑戰。
聯儲局繼續加息
滙豐預測直至明年6月,聯儲局再加息三次,但核心通脹等因素或令聯儲局改變立場。
信貸拋售風險
互惠基金及交易所買賣基金面向較多零售投資者,或加大拋售情況。
固定收益波動性回歸
環球央行保持利率低企,但全球儲備流動縮減,趨勢或會改變成為風險。
延伸閱讀:
月月派息基金回報9厘 拆解高回報三大疑問
【派息基金】近年市場十分流行月月有息派的派息基金,即是投資者不但可以賺取基金價格的升幅,更可以像收股息一樣,定期收到基金派發的利息,部份基金年派息率高達5厘至9厘,吸引不少投資者認購。
對高回報的三大問題
香港人一向很精明,一聽到如此高回報,很多時都會先有戒心,他們都會有以下三大問題:
(1)基金派如此高息,究竟息從何來?
(2)派息後會否蠶食投資本金,令投資者損手?
(3)派息是否有保證?
事實上,若然大家知道派息基金的運作,上述三大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基金派發予投資者的利息,一般來自投資於股票、債券、票據等收益,即是由投資資產所產生的投資淨收入,例如基金年年均可穩定賺取5%的投資淨收入,便可將這5厘回報分派給基金投資者。
如此一來,投資者資本不會縮水之餘,也可以得到定期的利息收入。
超額盈餘留作儲備
以上是派息基金最理想的情況,惟眾周知,投資可升可跌,基金每年賺取的收入會隨著投資市況變化有所不同。
例如今年可大賺40%,明年則可少至2%,甚至負回報,因此某些派息基金在有超額投資盈餘的年份會增加派息,有些則會留起部分作為儲備,不會全數用作派息。
一方面可以在投資收入較少的年份作為派息之用,另一方面可以再投資,增加基金回報收益,這取決於基金章程而定。
有部分派息基金會列明有機會動用資本來維持派息水平,這將會令基金資產淨值下跌,這無疑是其中一個潛在風險。
但若然基金經理功力夠,之前投資表現年年出色,能備有大量儲備的話,偶爾一年的投資失利亦未必需要馬上動用本金去派息。
再者,大部分的基金派息率都非保證,基金經理可以隨市場變化去調整派息率,令基金維持健康運作。
適時調整派息率
可能投資者會問,減派息都是健康嗎?
看看以下情況大家便會明白,當投資市場連續數年低迷,市場零通脹甚至出現通縮,坊間很多投資工具都是負回報的話,A基金經理將派息率由5厘降至2厘,雖然回報少了,但仍然比市場很多投資工具高,而且由於整體分派金額減少,動用本金派息的壓力亦下降。
另一邊廂,B基金經理堅持每年派5厘高息,很快燒光儲備,需動用本金去派息。兩種基金派息策略,大家會選那一種?
因此,文初的三個問題雖然是獨立,但卻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因為答案都是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及派息政策,只要基金投資回報表現出色,而且有一個合理的派息政策,便無需動用到投資本金去派息,投資者蝕本的風險便會大減。
所以,投資者在買入派息基金時,除關注其每月派息率外,亦要留意基金的長期投資回報表現。若然基金年年都派高息,但多年來投資回報表現都遜於派息率,投資這類基金時便要特別小心。
編按: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逾廿年,擁有CFP認可財務策劃師等14個專業資格。現職某大保險公司區域總監,團隊人數近300人,除獲GAMA頒發最高管理成就獎和LUA頒發傑出人壽保險經理獎外,在2016年其團隊更破紀錄達成100% MDRT會員資格,在業界享負盛名。無論在理財、管理、銷售均擁有豐富經驗。
延伸閱讀:
想自製長俸? 30歲投保 退休每月出糧近$30,000
【自製長俸】政府推出的公營年金計劃,很多人議論紛紛,有人覺得高達7厘的年金率吸引,亦有人認為每月最多領取5,800元,並不足以支撐退休生活。有人關注為何女性領取的年金回報比男性少,亦有人認為如有100萬元,倒不如自己投資自製年金,回報隨時更高等等等等話題,小弟都聽過不少。
撰文:周榮佳Wave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Thinkstock、unsplash
姑勿論公營年金計劃是否吸引,但卻成功引起了公眾對年金計劃的關注。
早前小弟在專欄文章《港府公營年金 3大賣點 3大限制》,已有提過坊間有不少銀行及保險公司有推年金計劃,這些計劃由於有紅利成份並非全數保證,但彈性比公營年金大,今期便和大家介紹私營年金的四個賣點。
【自製長俸】賣點1:在職分期供款 未雨籌謀
有很多人在65歲前已自願或非自願退休,但公營年金要65歲始可以申請,而且要一筆過付款。對很多65歲的人都已是退休人士,沒有收入,如果有做投資,資金亦可能被鎖死,要一次過拿出100萬元來投資年金實在不易。
私營年金的特點是可以在職供款,讓大家在有固定收入時能未雨綢繆,而且可以分期,分5年、10年、20年供也行。
如果大家選擇供一個100萬元的年金計劃,分20年,每年也只是5萬元,對一個工作了一段時間、並有固定收入的在職人士來說,財政負擔應不會太大。
【自製長俸】賣點2:愈早供 回報愈高
時間就是金錢,年金計劃亦然。愈早開始供款,在黃子華口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蹟「複息效應」下,紅利滾存得越多,得到的年金回報亦會愈高。
舉個例子,A保險公司推出的其中一個計劃,一個50歲女士若然一筆過投保100萬元,選擇65歲開始領取年金,每年最多可以獲得約12萬元的回報,即每月可領取1萬元,一直至100歲為止。
如果這位女士夠長命,領足35年年金,總領取金額便達到420萬元。如選擇30歲開始一筆過投保,65歲起每年領取的年金可激增至33萬元(折合每月27,500元),總領取金額便高達1,155萬元。
如果選擇分期,雖然回報會較少,但也一樣吸引。50歲女士如分10年供100萬元的年金計劃,同樣65歲開始領取,至100歲為止,每年領取的年金也有約93,000元,即平均每月有7,750元左右。如選擇30歲分10年共100萬元,則每年領取的年金可增加至28萬元,回報遠比公營年金可觀得多。
【自製長俸】賣點3:退休年齡自己話事
今時今日,不少香港人都希望提早退休享受人生。小弟認識一些人士,55歲已經退休環遊世界。
很多私營年金都能夠自定領取年金的時間,例如50歲,55歲才開始領取,無需再等10多年始可拿年金,讓大家有更多資金過理想退休生活。
賣點4:男女同等回報
今次推出的公營年金,女性領取的年金數目比男性少,引起不少爭議,更有聲音指是性別歧視。
事實上,在保險條例中,女性平均壽命由於比男性長,所以與人壽有關的保費,一般都會比男性低,這方面已是慣例,並不構成歧視。終身年金則不然,因為女性壽命較長,拿取年金的次數會較男性多,所以年金回報會較低。
男女等同的年金回報
不過,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年金計劃,大部分都是非終身計劃。雖然有領取年期限制,例如65歲領取,一直至100歲,最多只可領取35年,但卻沒有男女壽命長短的問題,所以能做到男女等同的年金回報。
而且市場上的年金計劃,領取年期已能100歲,高於香港人平均壽命,基本上與終身保障差異無幾。而且同樣享有身故保障,吸引力其實不遜於公營年金。
總括來說,所有投資及理財計劃都有優點與缺點,大家只能選擇合適自己的計劃。
公營年金可保終身,但卻欠缺私營年金的彈性。
其實大家可以兩邊也投資,互補不足,如此既可以有私營年金的高回報,亦可以享有公營年金的終身保障限制,大家不妨考慮。
編按:周榮佳(Wave)從事保險業逾廿年,擁有CFP認可財務策劃師等14個專業資格。現職某大保險公司區域總監,團隊人數近300人,除獲GAMA頒發最高管理成就獎和LUA頒發傑出人壽保險經理獎外,在2016年其團隊更破紀錄達成100% MDRT會員資格,在業界享負盛名。無論在理財、管理、銷售均擁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