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牛氣沖天 恒指再創十年新高

投資

廣告

2018年首個交易日,恒生指數打響頭炮,不但紅盤高開,全日更大升接近600點。然而,大部分散戶受惠程度不多,反而因害怕港股位高勢危而不敢入市。

不過,滙豐環球投資管理股票投資董事兼中國及香港股票部主管陳淑敏對中港股市看法仍然正面,因為扣除內銀股後,2018年MSCI中國指數的純利增長估計仍有20%。由於整體股市表現與純利增長動力掛鈎,故後市升勢有餘未盡。

陳淑敏相信,2018年內險股、互聯網股及汽車股表現勢可跑贏其他板塊股份。由此看來,倘投資者伺機吸納這些強勢板塊,有機會由頭贏到尾。

本週恒指再創十年來新高,上週二(2018年1月2日)升破30,199點的前浪頂高位,2018年首個交易日就旗開得勝。今期邀得滙豐環球投資管理股票投資董事兼中國及香港股票部主管陳淑敏為投資者指點迷津。

上週二為2018年首個交易日,恒指紅盤高收。好友繼續乘勝狙擊,本週連升四個交易日創逾十年來的新高。

上週五(5日)恒指收報30,814點,與十年前的歷史高位31,958點相差1,144點。

2018年首週這波升浪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所引爆。上週五(2017年12月29日)中證監公布H股全流通試點計劃,試點企業不超過三家,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形式推行。

H股全流通引發升浪

不過,H股全流通試點企業的股份市值不低於10億元,而相關企業所經營的產業須符合國策發向,亦要符合支持「一帶一路」的戰略。

以往大股東及管理層持有股票倘屬非流通股,就不能在市場上出售,導致國企大股東及管理層無足夠誘因做好業績。

有分析指,H股全流通後,相關企業大股東及管理層能夠透過出售持股以分享經營成果。

週二復市後,國企股股價應聲急升,恒生國企指數由2017年底的11,709點,急升3.1%,全日收報12,068點(見圖)。

陳淑敏表示,這麼多年來H股估值都是這麼便宜,2017年國企股純利見底,帶動股價水漲船高。

2018年純利看升,如果市盈率不變,純利向上可以帶動股價上升。

2017年恒指急升接近8,000點;而2018年首週恒指再升895點,投資者往往感到位高勢危。

不過,陳淑敏對2018年市況看法正面,即使撇除內銀股,2018年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的純利仍有20%增長。換言之,企業盈利環境仍然不俗,故她對2018市況比較樂觀。

本週恒指急升的另一原因,是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透露將對推進「新股通」作中長期的規劃。

惟「新股通」要待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券及期貨監察委員會進一步洽淡,而2018年大市亮點之一「同股不同權」則會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

陳淑敏表示,香港引入「同股不同權」後,將會迎來一批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例如一系列在美國上市的中資美國預託證券(ADR)。

不排除從事電子商貿、互聯網搜尋的中資公司回歸港股市場,陳淑敏估計港股成交上升20%,但要遲到2018年下半年,甚至2019年始會出現。

「同股不同權」容許現時尚未賺錢的公司上市,陳淑敏指出,現時有些中資生物科技公司前景佳,惟在現行制度下,因尚未賺錢而不能上市。

然而,引入「同股不同權」後,這些生物科技公司亦能夠在港集資,對港股成交有正面作用。

陳淑敏對交易所類別股份看法正面。惟「同股不同權」僅能刺激港股成交,她認為僅得少數以本地業務為主的券商成為贏家,以內地業務為主的券商則未能受惠。

不過,陳淑敏指出,現時本地券商股面對的難題為其股票融資業務不如2015年「港股大時代」般活躍。

因為散戶在「港股大時代」損失慘重,部分散戶對股票投資態度為避之則吉,故2017年升市主要由機構投資者的「聰明錢」帶動,散戶入市相對少,故本地券商的股票融資業務利潤不如當時這麼豐厚。

恒指估值仍偏低

雖然2017年至今,恒指累升8,814點,惟陳淑敏表示,倘扣除ADR的成分股後,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仍然低於12倍,估值較合理,仍未算超賣水平。

倘將恒指和環球主要股市比較,恒指市盈率仍然低於歐、美主要指數(見圖)。

除純利增長推動估值上調外,陳淑敏指資金流亦是左右估值的重要因素。

例如「北水」繼續流入港股市場,外資開始重回中資股的懷抱,惟現時外資持有中資股的比重低於指數基準(underweight)。

不過,內地的槓桿下跌,盈利能力改善;加上貨幣回穩,陳淑敏相信,外資會回歸中資股。若這個趨勢持續,中資股估值會繼續獲得價值重估。

港股後市走勢看好,惟陳淑敏不忘指出2018年投資市場有不同的風險。

2017年11月內地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幅約1.7%,陳淑敏估計2018年CPI會較2017年高。佔CPI比重達30%的食品價格2017年竟下跌1.7%,因為中央不再向農民收購農產品。

惟當2018年正常化後,估計食品價格升幅較大,導致CPI有上升壓力,特別是農曆新年前後。此外,陳淑敏估計,2018年下半年內地有機會上調存款利率。

另一個風險是中央處理理財產品問題,或會令理財產品增長變慢,陳淑敏擔心會出現流動性風險。

延伸閱讀:

90後開始買股票 每月$4,000供盈富港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