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曾住100尺劏房 馬時亨斥歷屆港府施政不當:撐中央插手 樓價未必大跌

馬時亨兒時曾住100尺劏房、斥歷屆港府施政不當:撐中央插手 樓價未必大跌

投資

廣告

填海、北部都會區似乎是香港政府未來增加土地供應的主要政策,但馬時亨指出,目前仍未有任何執行細節,擔心政府未來面對的阻力及挑戰甚多。但基層出身的他,明言理解住「劏房」的慘況,「(建屋)很困難,但不代表不做」;又指樓市影響社會情緒,也支持中央處理這問題。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政府文件

香港人住得貴、住得細、住得逼,已成為常態。香港住屋的各方面,都未達到世界標準,例如居住面積。

根據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及外國網站的統計,在全球人均居住面積中,澳洲的人均居住面積最高,達960平方呎,美國也有832平方呎;加拿大則為779平方呎。

惟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平方呎,遠遜深圳的300平方呎、新加坡的270平方呎,也少於東京的210平方呎。

馬時亨回憶道:「小時候,我一家五人住在100尺的『劏房』,是由1,000尺的單位間開而成,要劃分時間去洗手間及使用廚房,因要與幾家人共用一個設施。」

可幸的是,馬時亨一家很快便「上樓」了,搬到愛民邨,居住面積由100尺增加至300尺。他形容,猶如「中了六合彩」。

如此的童年經驗,令馬時亨深諳目前「劏房戶」的困境。對於早前有指中央有意「出手」處理香港的局住困境,馬時亨表態支持。

兒時曾住100尺劏房 馬時亨斥歷屆港府施政不當:撐中央插手 樓價未必大跌
(圖片來源:新傳媒圖片庫)

冀劏房全消失

他表示:

「我支持中央處理樓市,這是完全是正確路線,因(樓價持續高企)影響社會情緒,(政府)一定要照顧基層,興建起公屋及居屋,不希望再見到劏房。」

歸根究底,馬時亨認為,很大程度是歷屆的香港政府(包括港英政府)施政不當,才導致今日的局面,也催生了「地產霸權」;目前政府的政策也配合不到市場需求,令到樓價不斷上升。

不過,他亦形容香港「唔好彩」。他解釋,如果前特首董建華成功推行「八萬五建屋計劃」,相信很多基層有公屋住,生活不會如此坎坷,嘆計劃「有遠見、有願景,但推行不到」。

董建華在1997年提出,每年的住屋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十年內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三年。

不過,當時遇上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價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業在五年多內貶值70%,很多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經濟一片蕭條,計劃也胎死腹中。

有報道指,馬時亨在港擁有八間物業,被問到會否擔心樓價下跌,他澄清,現時並沒有八間那麼多,自己也不是靠投資物業賺最多;即使中央「出手」處理香港樓市問題,樓價也未必大跌。

早在2012年,有報道指,馬時亨在政府出辣招壓抑樓價前,於高位以公司董事轉名方式,賣出自住的中半山馬己仙峽道五號澄碧閣低層單位。

當時,有地產經紀估計,單位市值近9,000萬元,比起他在1996年買入時,足足升了1.7倍。

近年,馬時亨不時提到香港的樓價太高,令他買不起。消息指,他轉為到內地「掃盤」,又或投資海外物業。

他更分享投資英國物業的心得,重申「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即首選交通便捷的樓盤,才能享有較快、較大的回報。

籲勿走超支舊路

談到近年由特首林鄭月娥提出的填海、北部都會區的建屋方案,馬時亨認為,釋出2,000公頃土地是好事,願景也是好的,但未有執行細節,料執行時困難重重。

他坦言,擔心這兩個項目遇上巨大的阻力及挑戰,例如超支。他指出,興建北部都會區需多方配合,包括鐵路等交通配套。

政府提出發展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包括多條跨境鐵路,連接深圳羅湖、新皇崗口岸及前海等地。

惟政府基建造價貴,又興建得慢,馬時亨也擔心北部都會區面對這個問題,希望港鐵不要再走沙中線的「舊路」。

曾任港鐵主席的他續稱:

「好多事情要配合,要規劃得好清楚如何興建,否則會又出現超支、超時問題,(港鐵)應該要經一事,長一智。」

沙中線工程原定造價為798億元,但因工程期間挖掘到古蹟及過海段工地移交出現延誤,工程需要超支及延誤,超支逾120億元,「埋單」料耗資近千億元。

馬時亨卸任主席前承認,沙中線的工程問題確實令港鐵這個「金漆招牌」蒙上污點,「我們(港鐵)同事都唔開心」。

兒時曾住100尺劏房 馬時亨斥歷屆港府施政不當:撐中央插手 樓價未必大跌
馬時亨。(圖片來源:新傳媒圖片庫)

基建發債非萬能

現時未知北部都會區的造價,也預計不到超支的可能性。被問到發債興建北部都會區,以解決政府的財政需要,是否可行,馬時亨強調:「發債無問題,但不是萬能,政治始終要還。」

曾於2002年至2007年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的馬時亨補充,指政府在2004年、即沙士後第一次發債集資,規模為20億美元。

他形容,當時發債興建基建「很成功、利息高」,吸引了不少海外投資者。他重申:

「政府財政好穩,再發債無問題,雖然全球趨向低利率,但相信市民亦很歡迎這個投資機會。」

此外,他也提到,全球低息、低稅環境,令不少國家陷入財政隱憂,未知香港會否再下調稅率。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0月通過最低企業稅達成協議,逾百個國家同意,料於2023年實施15%企業稅。香港政府歡迎有關方案,發言人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貿中心,將積極參與和實施。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政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