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別與美聯儲對抗!」未來數月通脹率上升 高盛推薦55隻受益股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lash
樂觀的看法仍然存在於市場,例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經濟的鴿派評論。投資者普遍還在觀望各主要銀行,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JPM)、 高盛(Goldman Sachs GS)和富國銀行(WFC)的財務報表。而高盛的策略師已經率先表示,未來幾個月通貨膨脹率將會上升,而這可能會提振一些「具有高定價能力公司」的股價。
「別與美聯儲對抗!」通脹率短期內攀升
過去的週末,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有耐心等待看到實際通脹出現,然後再加息。」顯示央行並無意在短期內為通脹過度上行風險踩下「剎車制」。
高盛策略師認為:「『別與美聯儲對抗』是一種玩笑,因為投資者經常學會忽略自己的危險。」
高盛的經濟團隊預計,目前,美聯儲希望提高通貨膨脹率,認為未來幾個月將攀升,並於4月份達到2.3%的峰值,然後在2023年之前保持在通脹率2%以下。
S&P 500指數亦有5%上漲空間?
策略師補充,美聯儲一年前的干預行徑引發了股市從低位反彈約80%,從而將S&P 500指數抬高至歷史新高位。相對而言,高盛亦提到投資者關心的加稅議題,總統拜登(Joe Biden)計劃將現行公司稅提高至28%,而高盛則認為拜登的建議假如被全面採用的話,將令2022年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每股EPS增長率從12%降至5%。
不過,高盛早前給予S&P 500指數的年中目標價為4,100美元,年終還有5%的上漲空間。而年初至今,S&P 500指數已經上漲達10%,正以超過4,100美元的價格交易。策略師補充說:「經濟復甦,將繼續使前瞻性指標與前瞻性市場的相關性降低。」
通脹率攀升如何影響股票的價格
通脹率攀升如何影響股票的價格?高盛明確表示,這與利潤有關。它補充,某些公司將通過更高的定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來保障利潤。
以David Kostin為首的經濟團隊認為,因應S&P 500的個股利潤率不斷擴大,一些「低定價能力」的公司估值已經在去年達到歷史高位。
相反,具有「高定價能力的公司」卻在過去一年出現「滯後」的情況。他們認為通貨膨脹率上升將意味著情況反轉,這批「高定價能力的公司」反而會從中受益。
高盛推薦55股
哪些公司具有「高定價能力」?高盛依毛利率篩選,尋找一些比同行具更高、更穩定毛利率的公司,認為它們將是通脹上升的贏家。
高盛一共推薦55隻公司股票,認為它們各有特色,以下依行業劃分:
電信行業動視暴雪(ATVI)、通信提供商Cable One(CABO)、以及威瑞森電信公司(VZ)。
零商類別包括:網上零售商Etsy(Etsy)、Under Armour(UAA)、汽車零件銷售商 Advance Auto Parts(AAP)、泰浦陛迪國際(TPX)、卡特公司(CRI)、LKQ Corp.(LKQ)、家居零售 Williams-Sonoma(WSM)、拖拉機供應公司(TSCO)、美國達樂公司Dollar General(DG)以及溫德姆國際(TNL)。
其餘還有消費類的高露潔(CL)、寶潔公司(PG)、花苑食品(FLO)、好時公司(HSY)、味好美(MKC)。
能源類的Williams Co.(WMB)、ONEOK(OKE)、Kinder Morgan(KMI)。
醫療及健康藥品類,藥品製造商Zoetis(ZTS)、Mettler-Toledo(MTD)、IDEXX Lab(IDXX)、ResMed(RMD)、Danaher(DHR)、Bio-Rad Lab(BIO)、IHS Markit(IHS)、Roper Technologies(ROP)、Rollins(ROL)、Dover (DOV)及AMETEK(AME)。
科技相關的版塊就有Aspen(AZPN)、Adobe(ADBE)、Dolby Lab(DLB)、Verisign(VRSN)、Trade Desk(TTD)、甲骨文 (ORCL)、Proofpoint(PFPT)、Synopsys(SNPS)、Fortinet(FTNT)、Cognex Co.(CGNX)、Workday (WDAY)、Fair Isaac Co.(FICO)、Pegasystems(PEGA)及Tyler Technologies(TYL)。
原料相關股如 PPG工業(PPG)、Corteva(CTVA)、Scotts Miracle-Gro(SMG)、Eagle Materials(EXP)、Avery Dennison(AVY)、Vulcan Materials (VMC)及Valvoline(VVV)。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