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商人從政挑戰 推翻官僚制度不容易︳封面故事
翻查歷史,美國曾經有七位總統是商人出身(見圖表),早於1921年上任的哈定,在當選前經營報社,其出版的《Marion Daily Star》曾是該縣中最流行的報章。
不過要數較成功的商人總統,則是布殊父子及特朗普。布殊父子經營石油開採業務,《福布斯》(Forbes)曾估算,布殊家族的財富總額約為10.2億美元。
而以地產起家的特朗普,雖然曾四次破產,但企業卻愈做愈大,現時涉足的行業包括酒店、旅遊、航空、媒體、理財、餐飲、零售、商業教育等,《福布斯》於2022年曾估算特朗普身家達到32億美元,在美國400富豪榜之內。
然而,這七位總統之中,有「商人管治」影子只得特朗普一人,例如他會用「討價還價」的方式與其他國家洽談合作;用人方面亦著重「能力」先行,而非「出身」。
2025年再度上任的他,更成立以馬斯克和生物科技富商拉馬斯瓦米領導的「政府效率部」,藉此改革美國政府,當中三大任務包括:廢除過度監管、削減政府開支、以及節省管治成本。
聯邦政府多浪費資源項目
事實上,美國聯邦政府確實充滿官僚主義,包括有過多的政策規管,拖低辦事效率。例如在2021年通過的萬億基建法案,美國政府會撥出75億美元,在全國各地興建電動車充電站。
惟因為各種規格標準,導致計劃推進緩慢,至2024年11月,建成的充電器(不是充電站)全美僅214個,仍有24,800個相關計劃在進行中。
另外,聯邦政府亦充斥許多浪費資源的事例。如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SLS太空發射系統,不但超資極為嚴重,目前已花費逾264億美元,而且運作成本極高昂,每次發射花費約41億美元,倘若以馬斯克的Space X火箭取代,其發射成本可低至1億美元以下,成本可大大降低。
雖然NASA的SLS火箭早在奧巴馬第二任期內,已提出要被廢除,但卻遭到多番阻撓,其中一個背後原因是,相關供應商與一些參議員利益有關,故坊間亦有人嘲笑SLS應該寫成「Senate Launch System」,即參議院發射系統。
另外,五角大樓於2024年由於未能解釋其超過8,240億美元的預算,已連續第七次未能通過財務審計,這反映國防部財政混亂,很多錢不知道如何被花費。
國防部過去亦不斷傳出高價採購事件,就像上世紀80年代買的鎚子高達400美元,2010年代用上14,000美元的廁所板,還有2023年以逾萬美元、購入市價只得300美元的油壓開關。
馬斯克早已誇下海口,目標將政府開支減少20,000億美元,相當於總支出大約三分之一,而國防部亦成為「開刀」對象。
外界期待馬斯克能以反傳統、「手起刀落」的手法,改革聯邦政府根深蒂固的陋習,增加管治效益。
目標削2萬億開支
最重要是目前美國政府債務急升,2025年第一個財政季度(2024年10月至12月),聯邦政府預算赤字達到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40%;政府開支攀升至18,000億美元歷史新高,截至2024年12月,總債務已超過36萬億美元,同樣創歷史新高。
如債務再不斷上升,美國主權評級亦有機會再被下調,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故減赤實在是當務之急,然而事實又是否如此容易?
政府的公共管治制度,與企業管治屬於兩個不同範疇。私人企益以追求利益為目標,可以短時間內大裁員及削開支。
惟政府施政由於以公共利益為首要目的,若過度削減開支,影響到弱勢社群的利益,定會導致社會撕裂。而既得利益者也往往會以此為由,反對改革政策。
或有利益衝突之嫌
再者,私人企業要通過政策,只要董事會成員通過便行,有些企業甚至決策者一人,已可一鎚定音。
但美國政府要通過政策,往往要取得參眾兩院多數議員同意才行。
雖然今次成立的「政府效率部」所推行的改革,毋須通過國會立法,但馬斯克和拉馬斯瓦米的任期只到2026年7月4日結束,短短18個月,真的可輕易改變這種架床疊屋的架構?
再加上馬斯克並未辭任其商業職務,而他的業務中,例如電動車、衛星、火箭系統,不少都涉及美國政策,當中亦有不少採購合同來自聯邦政府,這難免會有利益衝突。
正如Space X成本需低,但如何在不避嫌下令政府轉用Space X?這又會是既得利益集團用來反對改革的另一個擋箭牌。
馬斯克要成功用企業管治方法,來改革聯邦政府,必須先刻服上述挑戰。且看他能否再一次創造奇跡?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