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香港繼續背靠祖國 馬時亨:中美關係因拜登有改善 料中國GDP十年內超美國

投資

廣告

自2018年以來,世界兩大經濟體出現貿易糾紛,急速演變成中美角力,香港成為磨心,或要被逼「歸邊」。馬時亨希望兩國關係改善,這樣香港就能繼續做「世界仔」,視乎歸向那一國。他提到,現時無可否認的是,中國市場十分大,香港仍然要背靠祖國。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unsplash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時間的上週二(16日)舉行三個半小時的視象會晤,為拜登上台以來兩國領袖的首個峰會。

事前,這場會議會視為中美關係緩和的重要一步。會後,專家指,兩國在的聲明明顯不同調,反映中美關係未有突破。

不過,在「拜習會」之前,馬時亨認為,中美關係自從拜登上場後有改善。他解釋,華為太子女、華為副主席孟晚舟於加拿大被捕近3年,終於與美國司法部達成暫緩起訴協議,獲准回到中國,是美方釋出善意的訊號。

馬時亨續稱,加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月前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方「牽頭人」劉鶴對話時,「戴奇好友善,無罵中國」,感受到「兩國關係不是太差」。

被問到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香港,是否需要「歸邊」,馬時亨回應稱:

「歸邊與否,要視乎(我們)如何令世界好一點,這樣大家就不用歸邊了。」

背靠國家成出路?

馬時亨續稱,香港以前最大的優勢,是游走於中國與世界之間,但目前國際形勢有所不同。

「今日無可否認、也無(其他)辦法,(香港)還是要背靠國家,因大灣區、中國市場十分大,擁有14億的人口。」

他指出,中國的發展已經與以往不同,香港以前背靠不到國家,因主要出口地不是中國市場。但中國現時著重「內循環」,人民的購買力愈來愈大,中產階層的掘起也令內地市場的需要愈來愈大。

匯豐數據顯示,中國的百萬富翁將在未來5年增加1倍以上,中產階級規模也將增加近半,刺激經濟消費。

馬時亨又以中東國家為例,說明不僅香港經歷這個貿易改變,並強調國際形勢改變了,香港的發展步伐要跟得上。

他引述中東的貿易代表指:

「我出席一個國際會議後,中東代表說,在2010年,中東最大的貿易夥伴是美國,但2020年已變成了中國,對華出口急增,包括石油。」

他預計,中國繼續富強,十年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定overtake(超越)美國」。

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超越美國,但就GDP而言,美國仍是最大的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料,中國在2030年代初便能全球最大經濟體。

然而,大行並沒有如此樂觀。美國銀行11月初發表報告稱,中央對中國經濟實施嚴格監管,數十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落後美國。

根據美銀最新預測,中國2022年的經濟增長可能只有4%,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經濟競賽中的領先地位。該行稱,這可能會是自1976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度未能超越美國。

加稅未必逼走富商

談到中央提出共同富裕的願景,馬時亨笑言:「我都好想同超級富豪共同富裕啊!」

被問到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要如何回應共同富裕這個願景,馬時亨道出,中央表達得很清楚,想所有人民(基層),生活得好一點。

他續稱,貧富懸殊愈來愈大,基層感受不到社會繁榮,這正是西方國家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美國;中央提出共同富裕後,社會甚為關注這個問題,實屬好事。

早前,拜登提出加稅,馬時亨認為,美國同樣「做梗類似的事情(收窄貧富差距)」。

拜登4月28日公布加稅計劃,政策針對年收入達到100萬美元的極高收入人士,加幅最高可達43.4%。他計劃以23.8%的富人稅,向美國700名億萬富翁收取潛在的資本增值徵稅。

根據法國經濟學家Gabriel Zucman的統計,全球最有錢的兩個人-特斯拉(Tesla,美股代號:TSLA)創辦人Elon Musk及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在五年內,需分別支付50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的稅款。

富人稅的爭議更令Elon Musk在Tesla股價高位時,賣出部分持股,以繳交稅項。不過,拜登為了保住社會和環境的方案,被迫妥協、放棄加稅,以尋求國會通過。

香港其中一個優勢是低稅率,一旦跟隨中國推行共同富裕的政策,加稅會否變相令很多富豪「出走」?

馬時亨反問:

「這又未必,說實話,他們可到哪裡?有幾多地方可去?其他國內亦十分高稅,例如法國等歐洲國家。」

至於「15%全球最低企業稅」的歷史性協議,會否影響香港將來的稅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回應時,指當局現正評估及研究對港影響,並會努力維持簡單稅收制度,以保持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