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 低迷

香港經濟低迷:3月PMI跌至48.3 企業情緒逾4年最悲觀

投資

廣告

PMI連續下跌反映經濟轉弱

標普全球(S&P Global)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3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8.3,較2月的49下跌0.7個百分點,為過去九個月最大單月跌幅。PMI低於50表明私人部門經濟活動收縮,顯示香港經濟在第一季末呈現疲態。報告指出,內地與海外需求同時走弱,企業營商環境惡化,對未來前景的悲觀情緒達到2020年12月以來最嚴重水平。

經濟數據:訂單與就業雙雙下滑

3月PMI報告揭示多項經濟指標惡化:

  • 新訂單大幅下降:內地與海外新業務量雙降,總訂單量創2024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
  • 就業持續萎縮:需求疲弱導致企業裁員加速,就業人數減幅擴大至2023年8月以來最嚴重。
  • 營商信心低迷: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前景悲觀程度加深,為2020年12月(疫情高峰期)以來最低。
  • 採購與庫存減少:採購活動與庫存水平同步下降,與訂單走勢一致。
    正面因素方面,供應商交貨時間為九個月來首次縮短,產出量在需求減弱下仍微升,顯示部分企業仍有一定韌性。

價格壓力:成本上升但售價下調

價格方面,3月整體投入成本持續上漲,升幅為2024年11月以來最高,主要受原材料與運輸成本推動,但仍低於過去24年的歷史平均水平。與此同時,企業因競爭壓力與需求疲弱而調低售價,減幅為過去四年最顯著,顯示企業為爭取訂單不惜犧牲利潤。

核心資料列表

項目 詳情
3月PMI 48.3(2月49),跌0.7個百分點,九個月最大跌幅
新訂單 內地與海外訂單雙降,總量創2024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
就業 減幅擴大至2023年8月以來最嚴重
營商信心 悲觀情緒創2020年12月以來新低
投入成本 升幅為2024年11月以來最高,但低於歷史平均
售價 減幅為過去四年最顯著

專家分析:需求疲弱與外部壓力並存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Usamah Bhatti表示,數據反映香港經濟在2025年第一季末轉差,內地與海外需求疲弱導致新訂單以九個月最大跌幅縮減。企業因產能壓力減少而不積極增聘,就業人數進一步下滑。Bhatti指出,企業悲觀情緒加深,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 美國關稅政策: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中國54%、歐盟20%、日本24%),加劇出口不確定性。
  • 全球與本土經濟放緩:2025年全球GDP增長預測下調至3.0%(OECD數據),香港經濟受內地復甦放緩(2025年GDP預計增5.1%)與旅遊業低迷拖累。
    Bhatti強調,企業為保市場份額而降價,雖短期刺激銷路,但長期可能侵蝕利潤,進一步影響投資與就業。

市場背景:外部挑戰加劇

香港經濟面臨多重外部壓力。2025年第一季,恒生指數按年漲12.5%,但3月受美國關稅影響下跌4.8%,反映市場對出口前景的擔憂。旅遊業復甦不及預期,2025年第一季訪港旅客約1100萬人次,僅為2019年同期的65%。零售銷售額按年增2.5%,遠低於預期5%,高端消費疲軟拖累經濟。同時,高利率環境(HIBOR達5.5%)與樓市低迷(首季樓價跌5%)抑制本地投資與消費。

展望:經濟復甦挑戰重重

香港經濟短期內難以扭轉頹勢。美國關稅戰與全球經濟放緩可能進一步壓縮出口需求,企業信心低迷或導致裁員與投資縮減持續。積金評級數據顯示,3月強積金投資回報為負1.34%,反映市場情緒低迷。長期看,香港需依賴內地經濟復甦與旅遊業回暖(2025年旅客目標5000萬人次),並借助金融中心地位吸引外資。惟若外部環境惡化,2025年香港GDP增長或低於預期2.5%,復甦之路充滿挑戰。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