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正確風險能改善投資結果
Endowus智安投最新發布的《2024年高淨值人士投資情緒洞察報告》顯示,投資者似乎意識到,從定期存款中所獲的收益只能勉強跑贏通脹,並無法幫助他們增加財富。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的香港高淨值人士中,有62%計劃增加對私募市場和對沖基金的配置,以建立多元化投資組合。
這類資產與公開市場的相關性較低,長期更可能提供較好的風險調整後回報。
更重要的是,對另類資產類別和私募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帶出一個與風險和回報直接相關的核心投資原則。
許多人將波動性和風險混為一談,這兩個概念密切相關,但並非完全相同。
股神對現金觀念
「股神」畢菲特清楚地區分了它們,並解釋為何持有類似現金的定期存款實際上是一種更高風險的投資。
他說:「股票價格的波動性總比現金等價物高得多。但長遠看貨幣計價產品的風險,遠高於僅收象徵式費用和佣金的多元化股票組合。」他的觀點植根於一種信念:雖然股市在短期內不可預測,但長期以看則始終保持增長,反映整體經濟的增長和擴張。
因此,對那些願意在市場的起伏中仍有投資的人來說,股票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透過長期收益的複利效應來累積財富,都是儲蓄和存款無法提供的。而將價格波動視為風險並感到恐慌的投資者,可能會產生逆向、衝動且真正具有風險的決策。
風險常讓人聯想到最大回撤率,即是衡量投資組合或資產在選定時間內,從高峰跌至谷底的最大損失比率,專門評估投資的下行風險。
了解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至關重要,而最大回撤率可以反映市場衰退時的潛在損失。
內地股市的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內地股市經歷了相當大的波動;在過去的23年,它曾三次經歷了40%的大幅回撤。市場過往下跌的深度非常具有啟示性,但市場或資產在歷史低點徘徊的時間同樣重要,這實際證明投資者可能需要忍受虧損的時間。
報告也發現,香港擁有高淨值的人願意承擔更大風險,以實現資本增值和回報最大化,而對沖基金和私募市場,日漸被視為滿足這種風險偏好的工具。
事實上,私募市場投資都有其他風險,例如低流動性,讓投資者過一段時間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或回報。對沖基金通常透過財務槓桿或金融衍生商品承擔更多風險,即使它們的目標是降低回報的波動性。
因此,關於投資者願意或能夠承擔多少風險,存在著更廣泛的討論。
關鍵是市場波動是無法避免的,投資者應該專注於那些能控制的因素: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解應該承擔的正確風險、選擇與其一致的正確投資產品,並透過降低交易費用來改善投資結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