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優化可以救香港麽
港人北上消費已經成為潮流,從飲食到玩樂,再到裝修傢具、服裝和日常生活用品,香港市民的購買力正在往內地轉移,即使香港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和舉辦大型活動,似乎對整體的旅客帶動和幫助到不大。
價錢固然是一個核心因素,但內地價格一直比香港平,為何疫情前北向消費的潮流沒有形成?其中一個原因,也許是內地的技術在疫情這三年,再次出現了突破。
以餐廳為例,內地中央厨房,預製菜已經相當成熟。
宜利用綜合性App宣傳
此外,哪一款菜受歡迎、員工的服務(例如翻枱速度),乃至透過社交媒體宣傳的效果,都可透過系統數據化,並為餐廳提供決策指引。即使是小型餐廳,也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掌握數據流。價格控制是一方面,食物和服務的水準,也可以獲得提高。
再以盛事舉辦為例,深圳已經全面普及綜合性的微信小程序和微博等應用程式,哪裏有活動、哪裏有展覽,用戶不單可以透過小紅書,也可以通過手機各種常見的應用程式,獲取到第一諮詢。
而港府的App數目眾多不說,用戶體驗差;同時,沒有覆蓋到內地最多人使用的微信小程式,單靠網站和派傳單吸客,效果自然差一大截。就算針對香港本地市民,宣傳的主要渠道是電視和新聞,作為報道。電視平台很難將大量資訊內容如封鎖位置、最佳出入口,實時人流數目等資訊完整展示。筆者親身感受,宣傳和便捷性連深圳商場的表演都比不上。
再者是遊客服務的管理,香港派人在著名景點,如蘭桂坊和山頂防止的士亂收費和繞路等行為。現實是內地服務行業,早已提供小程式或手機系統等多種方式,只需要簡單透過拍攝取證,短則數小時;長則數日,即可有處理結果和賠償。
在大部分情況,監管部門會更傾向於保護消費者尤其是遊客;相反,香港除非是去警察局報案;否則,不大可能在旅客離開前,完成賠償或處理。
筆者認為電子化帶來的便捷性,服務監管水平及整體的成本效益提升,是港人北上的更深層原因之一。
圍繞吃喝玩樂等市民日常活動和遊客需求,政府可以支持和鼓勵,將更多的資訊和服務嵌入到內地微信、東南亞的Line及外國的WhatsApp business當中。
長遠而言,也可以獨立研發一個開源的綜合性App,讓不同的商家和服務嵌入,實現真正的「一App走天下」。
畢竟無論是減租(政府無法控制)或減人工(影響市民生計)短期內都難以實現,利用資訊升級,也許比單純燒煙火更加有效。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