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難救TVB 搞網購翻身成空想 連亞馬遜、HKTVMall都做唔掂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big big shop網頁截圖
網購難救TVB
此舉被視為在OTT以外,「打救」電視廣播業績的一大良藥。不過,要發展網購並不易,當中的核心及價值在於其物流,這是京東(09618)、甚或香港科技探索(01137)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至於網購的行業基本面方面,恐怕亦未如樂觀,或視乎本港的市場。
網購龍頭HKTVMall母公司的管理層曾暗指,不會將電視廣播的網購業務放在眼內,因現時仍未見到香港有網購平台的對手,投資數以億元計發展自動化倉儲、物流系統。
HKTVMall在物流基建累計投資9.3億元,相信是難以取代的優勢。去年HKTVMall集資了4.5億元,用於興建第六個配送中心及擴張車隊;一旦中心及車隊成形,其在物流基建上的投資將超過10億元。
香港科技探索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維基多次暗示,香港的網購市場發展空間不大,將轉戰其他科技領域,但強調無意淡出香港的網購市場。
香港科技探索日前發出盈警,指未經審核的盈利及除息稅、EBITDA分別比去年同期的1.863億及2.811億元,按年跌約78.5%及57%,預計全年盈利顯著下跌。
公司解釋,盈利及EBITDA下跌主因是失去政府4,900萬元的補貼,同時亦因政府發放消費券,引致香港的零售業競爭加劇。
再者,為了盡快與內地通關,港府實施了嚴厲的防疫措施,連月來保持本地「零確診」。市民生活及經濟活動逐漸回復正常,如常外出用餐和購物,網購需求降低,電商業務或受挫。
除了面對香港實際零售商的競爭,海外電商也開始進入香港市場,例如阿里巴巴(09988)旗下的天貓。HKTVMall自掏腰包搶客,多付了7,000多萬元推出優惠搶客。
就連全球最大的網購公司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的電商業務都長年蝕錢,要靠雲業務「補貼」,網購生意並不易做。
在多重的淡淡因素之下,不論是HKTVMall、抑或是電視廣播的電商業務,前景堪憂,需要「燒錢」擴大生意規模,而盈利並非現階段的首要目標。
數據中心潛力更大
在免費電視的「兩雄」爭霸戰中,有線電視旗下的香港開電視未必「冇掟企」,仍有發展空間,關鍵在於其定位。
開電視於2021年上半年的營業額為2.9億元,按年下跌13%。該集團指出,香港開電視的廣告收入確實有改善,有關收入增長為約31%,但由於中國合拍劇的進度受阻,收入下降,導致升幅放緩。
由電視廣播「過檔」到開電視的資深電視製作人余詠珊提到,開電視的定位是扮演大眾化的角色,「創新而不是傳統TVB做法」,決心成為TVB及ViuTV以外的另一個選擇,收視目標為五點,「觀眾每晚給我一小時就夠了」。
有心做好電視節目實屬好事,但資金問題依然未能解決。有線寬頻由於資金不足,只能大幅削減員工數量及採購成本,加上連同邱達昌旗下的遠東發展(00035)和卓悅(00653)建立銷售關係,準備進軍網購業務。
上文提到香港的網購「難做」,相信難在短期內錄得盈利。反之,有線寬頻加強與中國移動(00941)合作,發展數據中心,這部分的業務更令人期待,料增長空間更大。
電訊盈科7月時以7.5億美元(約58.5億港元),向美國數碼基礎設施投資公司DigitalBridge出售數據中心業務。
該集團預計,錄得不少於約14億元收益,旗下的Powerbase HK及DC Malaysia主打香港及馬來西亞客戶,去年底賺了2,010萬元。
發展數據中心似乎比競爭激烈的網購更好,至少有線寬頻已確立與中移動的戰略夥伴關係,相信吸納內地客戶不成問題。
另一方面,經營增長潛力更大的數據中心,有助減少對電視業務的依賴,縮減經營虧損。在電視業尋求逆市增長非常難,集中於某部份、媒體以外的業務,或者尋得成功獲利之路。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