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三傻」未有盈利應如何估值?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狂唱淡:一股不留的4原因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中新社
市場聚焦低端產品
內地數家新能源車廠2020年的銷售看似不錯,但原來在1月至9月,乘用車市場銷量跌了13%,當中新能源車的銷量更大跌17%。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型電動車突然冒起,被視為是電動車的入門版。
不久,市場批評「小微型電動車是偽需求」,更斷言令新能源汽車泡沫化。宏光MINI EV剛面世之時,銷售打敗Tesla Model 3,登上中國新能源車月銷量榜首。
MINI EV正是小微型電動車,即較為低端、與新科技沾不上邊,更遑論自動駕駛。
這個微妙的變化,令新能源車的發展更像數年前的智能手機增長趨勢──低端化。無可否認,小微型電動車易「下鄉」,為普及電動車出一分力,但如果市場聚焦低端產品,「三傻」市佔率的增長空間未如預期大。
回看當時中國手機市場急速增長,催生了很多中低端品牌的手機,如小米、Vivo,不少至今仍屹立不倒,有些更邁向高端市場或發展支線品牌。可見,內地中低端品牌的競爭力強,透過低價搶奪市佔率。
接踵而來的是對內地新能源車企實際變現能力的擔憂。由於內地新能源車企距離轉虧為盈的目標甚遠,傳統市盈率(P/E Ratio)的估值方法並不適用,也不能單純地以「本夢比」來比較。
內地新能源車目前仍未擺脫「賣一蝕一」,宜用市銷率(P/S Ratio)評估股價是否過高。「三傻」之中,小鵬的估值最高,市銷率接近70倍,遠高於熱炒的Tesla(見圖表)。
對比傳統車企豐田(美股代號:TM)的0.87倍及通用汽車(美股代號:GM)的0.5倍,「三傻」估值甚高,難免招來泡沫之說。這正正解釋了為何內地官媒急急出來降溫,連汽車生產鏈的龍頭企業亦就此發聲。
福耀玻璃(03606)主席曹德旺表示,目前不是特別好的投資機會,很多企業一窩蜂投資新能源電池和汽車,但有些企業無非只為拿補貼才做這門生意,長遠「是活不久的」。
他直言,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能已累積一定泡沫,最後或浪費很多錢,又或產能過剩。
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也炮轟,斥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並指電動汽車會扼殺傳統企業,更需巨額投資。他說,「若日本政府過早停用燃油車,當前的汽車商業模式會崩塌,很多企業會滅亡,此前的投資會付諸東流。」
美國著名財經雜誌Barron’s上月以《蔚來、小鵬、理想不是下一個Tesla,為甚麼現在該擺脫中國電動汽車股》(NIO, Xpeng, and Li Auto Are Not the Next Tesla. Why It’s Time to Unplug From Chinese EV Stocks)為題,看淡三家車企的前景。
投行調高「三傻」目標價
文章提到四個原因:三隻股票被高估,料未來幾年都不會有利潤;美國國會通過修訂上市公司核數標準,劍指中概股,作者相信這不利三家公司;一旦新冠肺炎疫情再來,內地電動車需求將降溫,市場亦不如從前喜愛電動車;內地可能會取消對電動車的大額補貼。
由估值到前景,三隻股票看起來的值博率不高。不過,高盛依舊上調三家電動車企評級或目標價。該行將蔚來的評級從「賣出」上調至「買入」,提升目標價逾600%至59美元;理想的目標價20.6美元升至60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高盛的邏輯有三:動力系統的突破令電池成本降低、BAAS+EREV雙重技術為電動車提供快速動力補充,消除消費者對續航憂慮;內地監管當局認可汽車電動化的趨勢,鼓勵企業創新;每一款暢銷電動車都有獨特的營銷策略,提高電動車在消費者中的吸引力。
蔚來是三家車企賣得較多新能源汽車的一間,獲多家大行看好。高盛以外,瑞銀將蔚來的目標價由16.30美元調高至55美元,維持「持有」評級。
外媒綜合多名華爾街分析師的意見,多數對蔚來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七人予「買入」評級,四人予「持有」,共識評級為「適度買入」,平均目標價約為49美元。
比亞迪(01211)是市場的另一看點,2020年12月的銷情暢旺,主要靠新能源車產品帶動。單計12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亞迪的成績幾乎等於蔚來、理想、小鵬分別在2020年首11個月的銷量。如果它們無法與這家行業龍頭競爭,股價或難大升。
比亞迪企穩龍頭
比亞迪2020年12月的汽車銷量錄得5.6萬輛,按年增加逾30%。當中,新能源汽車急升1.2倍至近2.9萬輛。瑞信上調比亞迪2020至2022年的盈利預測1%至14%,提高目標股價35%至250元。
花旗維持比亞迪「買入」的評級,目標價為276.1元。該行估計,集團於2020年12月的新能源車產能可進一步提升至1.1萬至1.25萬輛。惟麥格理予「中性」評級,較為看好吉利汽車(00175)。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