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市場增長潛力強 阿里巴巴佔近4成 揭完勝騰訊控股原因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iStock圖片
所謂的雲端服務,是指雲端供應商通過互聯網向其他公司出租自己龐大的數據儲存和運算能力。 在雲計算中,由數十部以至數千部電腦服務器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龐大的機器,能同時處理各種任務,從數據存儲到運行網絡和流動應用,再到處理複雜的分析性問題。 最常見的應用,例如iPhone裝有的iCloud,讓用戶可將相片、檔案和備忘錄等一切內容上載至雲端平台,個人可隨時隨地於不同的裝置上登入,存取相關資料。
阿里雲市佔近40%
在收費上,一般採取按用量付費定價,所須的運算量或儲存資料的容量愈大,收費則愈高;但也有按年或按月收費。 雲端市場在全球的規模非常大。根據研究公司Gartner統計,2018年全球公共雲端服務市場規模達1,824億美元(約14,300億港元)。到2022年,有關市場規模預計將增加至高達3,312億美元(約25,900億港元)。 在中國,雲端業務尚在初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相對細,但潛力也不容忽視。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雲端運算市場規模大升至962.8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近40%。 全球多家科技巨擘,如亞馬遜(Amazan)AWS、微軟(Microsoft)的Azure、IBM的SoftLayer及阿里巴巴的阿里雲,近年都受惠於雲端服務市場的增長。
其中,阿里巴巴是中國科網公司中,屬於早期進入雲端業務的一批,其雲計算服務,有強大計算能力處理數百萬線上購物交易。 阿里雲業務在中國也呈現迅速增長,阿里巴巴季績顯示,阿里雲在2019年第三季收入為92.91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期增64%。 目前阿里雲的估值已逾710億美元(約5,552億港元),分析師並預期阿里雲將繼續快速增長,阿里雲長遠對阿里巴巴股東的價值可能會高得多。 根據IDC數據,2019年上半年,中國五大公有雲服務商,分別是阿里、騰訊、亞馬遜、中國電信(00728)及華為,阿里以近40%的市場分額穩佔「一哥」寶座。 分析相信,阿里巴巴有「早著先機」之利,令其得以有龐大的規模。 騰訊直到近年也開始極力發展雲端業務,在第三季雲業務收入按年增長80%,至47億元人民幣,但與阿里雲同期的雲業務收入仍有一定差距。 在市場分額方面,騰訊雲目前在中國佔比不足12%。 外界經常作比較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初步看來,騰訊在雲業務上仍然被阿里拋離。
美國雲端業現多宗併購
有分析師認為,阿里雲的長期市場機遇目前遭到低估,認為在政府的優惠政策、以區域為焦點的策略和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下,阿里巴巴可能成為中國雲計算領域的領先者,甚至成為中國雲計算方面的亞馬遜。 亞馬遜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雲服務供應商,該公司2018年雲業務收入增長27%,至155億美元,佔全球雲基礎設施行業324億美元總收入的近一半。
據調研機構Gartner報告,亞馬遜最主要競爭對手微軟2018年佔據大約15%的市場分額,高於2017年的12.7%。 報告又稱,沒有其他雲服務提供商所佔分額超過10%,反映雲服務市場已幾乎由亞馬遜所主導。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亞馬遜在數據中心、其他實體資源上的投入超過競爭對手。 美國其他科技巨擘為拉近與亞馬遜在雲業務的差距,市場上出現多宗併購,以加強其數據儲存及運算能力。 谷歌(Google)於2019年11月宣布,將收購一家企業雲計算CloudSimple公司,以協助企業強化雲端計算功能。
Gartner的數據又指,Google Cloud Platform的市場分額低於亞馬遜及微軟收購預期將加快谷歌的增長速度。 CloudSimple為一間小型的企業雲計算公司,曾獲微軟投資,可支援運行VMware vSphere軟件的工作負載,允許企業使用現有的計算工具和數據庫。 此外,微軟在10月分也宣布收購初創企業Mover,以助該公司開拓雲端業務。 微軟副總裁Jeff Teper在網誌表示,收購Mover旨在提升旗下Azure雲端業務Office軟件的整合能力。 Teper指出,Mover有助企業客戶更易於從Box、Dropbox、Egnyte與Google Drive中,轉移檔案至微軟的OneDrive與SharePoint。 外界估計,為推動轉型及開拓雲端業務,雲業務市場併購潮將持續。 但據報,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關注行業的壟斷問題,或為收購活動增添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