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發可換股債市場感不滿︳徐風專欄
然而,自從後兩者先後公布發行CB,補充資金用作股票回購後,股價均急速回軟,顯然反映市場不太滿意當科網股股價上升時,企業急速向市場「抽水」集資的做法。
事實上,在企業角度而言,發行CB集資確實有其因由。
以阿里為例,由於公司剛宣布增加回購250億美元,令總回購規模增至650億美元。
截至今年3月底,阿里在未來三個財政年度仍需斥353億美元進行回購,但據年報顯示,目前阿里持有約301億美元的現金、短期投資及其他理財投資,並不足以覆蓋其回購規模,而且未有透露有多少美元存在於中國境內。
存在兩大根本問題
中國外匯管制制度,令兌換美元及將其匯出境外特別不方便,而且阿里的業務集中在國內,賺取人民幣,目前更積極發展並持續投資東南亞及國際業務,美元儲備會持續消耗。
發行CB為阿里提供了一個極低的資金成本(0.5厘),向境外投資者借美元回購股票,對比向銀行借美元,肯定高於美國聯邦儲備局息率的5.3厘,是不俗的財技。
這種做法雖有新意,但有兩個問題。
第一,是令市場覺得公司公布的總回購金額有水份。
阿里發行45億元CB回購股票,假如到期後股價超過換股價,投資者全部選擇換股,代表阿里要發行新股攤薄。
換言之,目前回購的股票,將來有機會被CB攤薄,所謂「加碼」就有點投機取巧的味道。
第二個問題,是管理層已透過CB向外界披露「最高回購價」。
畢竟,只要阿里用高於換股價回購股票,一旦CB七年後到期,投資者兌換股票,發行的股票數目將會多於回購,反而造成攤薄效應,管理層容易受小股東指責。於是,市場會認為當阿里股價愈接近105.04美元換股價時,回購資金就會愈少。
而發CB前,阿里美股股價一度衝上90美元,與換股價相比,相差不到兩成。
投資者擔心阿里回購力道減慢,難以支持股價,都紛紛走為上著,導致股價下跌。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