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

特朗普關稅|特朗普「對等關稅」詳解:以牙還牙的貿易政策與目標國家分析

投資

廣告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是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推出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是一項以「公平貿易」為核心的特朗普關稅政策。這項措施旨在讓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與該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相同稅率的關稅,確保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得「公平待遇」,堪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貿易策略。特朗普通過匹配其他國家的關稅水平,迫使貿易夥伴降低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或為美國創造談判籌碼。從2025年4月2日宣布的計劃來看,特朗普關稅不僅影響全球貿易格局,也成為美國經濟政策的重要轉折點。以下是其關鍵要點:

適用範圍:適用於所有國家,不限於特定地區或商品類別。

稅率決定:稅率根據各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水平而定,而非統一稅率。例如,若某國對美國商品徵收100%關稅,美國將對該國商品徵收同等稅率的關稅。

政策目標

確保貿易公平,減少美國在關稅上的「吃虧」。

重建美國工業基礎,促進製造業回流,降低對外國進口的依賴。

通過關稅壓力迫使其他國家降低對美關稅,實現長期經濟增長。

政策背景

特朗普在2023年6月競選影片中重申支持互惠貿易措施,稱「如果印度、中國或任何國家對美製商品課徵100%、甚至200%關稅,我們將對他們徵收對等關稅,稅率完全相同」。

對等關稅是特朗普競選時的關鍵議題,並被納入美國傳統基金會的「2025計畫」(Project 2025),該計畫由特朗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撰寫,提出「非互惠關稅」(nonreciprocal tariffs)概念,強調美國應改變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的最惠國待遇規則,以更靈活地徵收關稅。

特朗普對等關稅的具體案例

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是根據各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差異進行調整,以下是幾個具體例子:

  1. 歐盟與美國的汽車關稅差異

    美國對歐盟進口乘用車徵收2.5%關稅。 歐盟對美國進口乘用車徵收10%關稅。若實施對等關稅,美國可能將歐盟汽車進口關稅提高至10%。

  2. 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

    美國對中國大豆徵收約3%關稅。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25%關稅(貿易戰後的懲罰性關稅)。對等關稅下,美國可能對中國農產品徵收25%關稅。

  3. 印度對美國威士忌的關稅

    美國對印度酒精類產品徵收約4%關稅。印度對美國進口烈酒徵收150%關稅。對等關稅下,美國可能對印度烈酒徵收150%關稅。

特朗普關稅︳優先目標國家:關稅差異與貿易逆差的雙重標準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以「關稅稅率是否對等」和「進出口額是否對等」作為選擇目標國家的主要標準。以下是詳細分析:

1. 關稅稅率是否對等

由於雙邊關稅數據難以獲取,WTO公布的最惠國(MFN)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可作為參考基準。2022年數據顯示:

美國:加權平均關稅稅率為2.2%,簡單平均關稅稅率為3.3%。

高關稅國家:印度:加權平均關稅12%,簡單平均關稅高於美國。南韓:加權平均關稅8.4%。巴西:加權平均關稅6.7%。越南:加權平均關稅5.1%。中國、歐盟、墨西哥、加拿大、英國等地的加權平均關稅均高於美國。

特殊情況

台灣和日本的加權平均關稅低於美國(2.2%),但簡單平均關稅高於美國(台灣為6.5%,日本略高於3.3%)。

歐盟加權平均關稅與美國接近,但汽車關稅(10%)遠高於美國(2.5%),是特朗普重點關注的領域。
納瓦羅在「2025計畫」中指出,根據WTO最惠國規則,其他國家對美國徵收較高關稅的產品佔比達67%,關稅差距平均為12.3%,而美國對其他國家徵收較高關稅的產品僅佔20%,差距為8.7%,關稅相同的情況僅佔13%。這一數據支持特朗普認為「美國在關稅上吃虧」的觀點。

2. 進出口額是否對等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創歷史新高,達1.2萬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最大的前六大經濟體依次為:

中國、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

從相對順差角度看,越南、中國、台灣、瑞士、印度、南韓等地對美順差佔其對美出口的比例均不低於50%,顯示這些地區對美出口遠高於從美國進口。
納瓦羅在「2025計畫」中提到,若2019年《美國互惠貿易法》(U.S. Reciprocal Trade Act)實施,優先談判對象將是「對美貿易逆差較大且徵收較高關稅的國家」。

特朗普關稅︳目標國家分級

基於關稅差異與貿易逆差,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目標國家可分為三個層級:

紅區(最高優先目標)

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最大(2024年約4000億美元),加權平均關稅高於美國,且對美農產品徵收25%懲罰性關稅。

印度:加權平均關稅12%,對美烈酒徵收150%關稅,貿易順差相對較大。

黃區(高貿易順差國)

歐盟:汽車關稅差異顯著,對美貿易順差較大(特別是德國)。

泰國、台灣、越南:對美貿易順差比例高(出口遠超進口),關稅水平高於美國。

第三層目標

日本、馬來西亞:關稅差異較小,但貿易順差仍需關注。

特朗普關稅︳核心資料列表

項目 詳情
對等關稅定義 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與該國對美出口商品相同稅率的關稅
政策目標 確保貿易公平,重建美國工業,降低進口依賴
關稅差異 其他國家對美高關稅產品佔比67%,差距12.3%;美國高關稅產品佔比20%,差距8.7%
貿易逆差 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1.2萬億美元,中國、墨西哥、越南順差最大
優先目標 紅區:中國、印度;黃區:歐盟、泰國、台灣、越南;第三層:日本、馬來西亞

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與爭議

影響

短期衝擊:對等關稅推高進口成本,美國消費者可能面臨物價上漲(汽車價格或漲4000-15000美元),通脹加劇(2024年CPI已達3.8%)。
長期效應:可能迫使其他國家降低關稅,促進製造業回流,但也可能引發報復性關稅,損害全球貿易。
市場反應:關稅宣布後,標普500跌10.5%,全球富豪財富損失超5000億美元(約38873億港幣)。

爭議

支持者觀點:特朗普與納瓦羅認為,對等關稅可保護美國產業,減少貿易逆差,符合「美國優先」政策。
反對者觀點:經濟學家如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警告,關稅戰可能加劇通脹與衰退風險,損害全球供應鏈。香港特首李家超批評美國關稅「霸凌野蠻」,破壞多邊貿易體制。

特朗普關稅︳展望:全球貿易格局重塑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短期內,中國、印度等高優先目標國家可能採取報復措施(如中國已對美農產品加徵34%關稅),加劇貿易戰。長期看,若其他國家迫於壓力降低關稅,美國可能實現製造業回流,但全球經濟增長或受拖累,OECD預測2026年全球GDP增速或降至3.0%。
對香港而言,關稅戰可能影響其轉口貿易(2024年佔出口總額70%)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