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板塊炒起 是藍燈籠還是真回暖?
剛才提到,有一些資金從AI概念股獲利後輪動至其他板塊,鋼鐵板塊正是其中之一,在上周三突然發力,AH股皆升,A股鋼鐵指數大漲5.6%,鋼鐵板塊多隻股份如華菱鋼鐵 (000932.SZ)、八一鋼鐵 (600581.SH)、三鋼閩光 (002110.SZ)、本鋼板材 (000761.SZ)、中南股份 (000717.SZ)、杭鋼股份 (600126.SH)、凌鋼股份 (600231.SH)等出現集體漲停。港股的鋼鐵板塊同樣強勁,鋼鐵指數一度漲超25%。中國東方集團 (581)一度狂漲57%,重慶鋼鐵股份 (1053)一度大漲28%,馬鞍山鋼鐵股份 (323)一度漲超16%,鞍鋼股份 (347)一度大漲16%。
這一點有些讓人意外,畢竟鋼鐵行業自2021年地產行業週期性見頂以來低迷已久,產業持續下行,市場需求不振,多間企業業績承壓,再加上最近美國對進口鋼鐵加徵25% 關稅,實在不是一個理想的環境。然而,為何資金會突然集體流向這個板塊?是真的有什麼轉機抑或只是「藍燈籠」?
藍燈籠之說的確有一定合理之處,但可以看到鋼鐵板塊確實也有一些轉機。
消息面上,2月8日,工信部發佈了《鋼鐵行業規範條件(2025年版)》,對鋼鐵企業實施「規範企業」和「引領型規範企業」兩級評價。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於2月25日亦於官微發佈文章稱,生態環境部將完善政策支持,拓展環保績效應用場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扶優汰劣,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一聽到「組合拳」,就知道鋼鐵行業會有一系列的政策轉變,而對於《鋼鐵行業規範條件(2025年版)》,是次文件為綱領性文件,這讓我們可以期待後續將有更多具體配套政策出台。以目前來看,產品高質量發展將會是轉型趨勢。
從行業基本面來看,亦預期可能會好轉。據世界鋼鐵協會,2025年1月,中國鋼鐵產量爲8190萬噸,同比減少5.6%。截至2月21日,五大鋼材週消費量環比增長19.77%,庫存累速顯著收斂,社會庫存週增幅由前期的11.54%收窄至2.67%。與此同時,鐵礦石價格小幅回升,電弧爐產能利用率大幅反彈,成本端支撐與需求回暖共同推動鋼價短期企穩。相信伴隨更多「穩增長」政策的推進,鋼鐵需求總量有望在房地產築底企穩、基建投資穩中有增、製造業持續發展。
市場亦傳出鋼鐵行業去產能的說法。事實上,2024年8月工信部已暫停鋼鐵產能置換工作,供應端政策已經開始有所收緊。上一輪產能置換暫停的時間是在2020年1月,之後當年底即出台了粗鋼平控政策。
另外,隨着數據中心和機器人概念的崛起,一些鋼鐵股的價值也在重估。像是A股的杭鋼股份,因為市場把杭鋼股份與DeepSeek聯繫起來,令人對「AI + 鋼鐵」的產業變革充滿了想象空間。雖然杭鋼多次澄清其公司與DeepSeek並無關聯,但之後市場又發現杭鋼股份與阿里雲合作建設雲數據中心的消息,原來早於2020年,雙方曾簽訂關於共建浙江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杭鋼股份與阿里合作的傳聞,恰好迎合了市場對鋼鐵企業向數字經濟轉型的期待,引爆了鋼鐵板塊。
既有政策支持,行業基本面亦預期好轉,又加入了AI、數據中心和機器人等概念,難怪鋼鐵板塊會突然受歡迎。如果綜合這些因素,由於產業正在進行高質量的轉型,汰弱淘強,提升產業集中化,因此,港股方面,建議可關注馬鞍山鋼鐵股份。
馬鞍山鋼鐵股份屬老牌的鋼鐵企業,19 年併入央企中國寶武的「寶武系」,目前定位為集團「優特長材核心力量、板帶材重要力量」。馬鋼不但背景強勁,更與數據中心有所關聯。大數據龍頭寶信軟件的大股東就是中國寶武,而馬鋼股份1月7日在投資者關係平台上答覆稱,安徽寶信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安徽寶信為公司控股子公司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的參股公司,該公司持有安徽寶信18.19%的股權。
而且,馬鋼亦於投資者關係平台表示,公司密切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進展,並會正在了解幾個關鍵領域,包括:第一,通過AI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第二,在質量控制方面,利用AI進行實時質量監控和預測,減少缺陷率和廢品率;第三,在供應鏈優化方面,通過AI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第四,利用AI技術,採用預測性維護技術,減少設備故障和停機時間;第五,利用AI優化能源消耗,實現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可見馬鋼對於智能化轉型是相當正面的。
總括而言,鋼鐵板塊突然炒起並非毫無道理,而是確實有一些轉機。建議繼續關注未來有關鋼鐵行業的政策落地對供需的影響,以及數據中心和機器人擴張帶動的鋼材需求。同時,亦需留意美國關稅對鋼鐵行業的出口造成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