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 崛起

量子計算崛起 科技巨頭能否再創高峰?︳封面故事

投資

廣告

量子計算作為下一代計算技術的代表,正引發科技行業的變革。市場研究公司IDC預計,到2028年,量子計算的總商業銷售額將達到89億美元。這相當於16天的iPhone銷售額,或13天的Google廣告收入。Google、IBM、Microsoft及亞馬遜(Amazon,

美股代號:AMZN)等科技巨頭的量子技術布局,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下文將探討量子計算行業對這些公司投資價值的影響。

Google

Google的最新量子晶片Willow引來市場關注,但其對收入的直接貢獻有限。短期股價主要受市場對量子計算潛力的炒作所推動,2024年12月便錄得顯著升幅。
量子計算業務對Alphabet整體收入的直接貢獻仍然微小,主要集中在研究與開發(R&D)和長期投資。
Alphabet的Google Cloud已開始將量子計算集成到其基礎架構中,為企業客戶提供高效的量子模擬服務。
一旦量子計算在金融、製造和科研等行業的逐步應用,Google Cloud的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為Alphabet帶來穩定的增長點。

Alphabet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來自廣告業務,佔比超過75%,但量子計算技術展示了其減少對單一收入來源依賴,以及探索新收入來源的能力。
Google Cloud在收入結構中的佔比逐年提升, 2024年第三季收入佔比已增至13%;一年前比例為11%,顯示Alphabet已逐步減少對廣告收入的依賴。
Alphabet股價2024年累計上漲超過35%,近期更因Willow晶片的突破而進一步上漲逾10%。儘管如此,其市盈率(25倍)仍低於其他科技巨頭,如Apple和微軟。如果量子計算逐步實現商業化應用,Alphabet的估值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IBM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作為量子計算領域的早期領導者,正在推動技術創新與商業應用的深度結合,為其成長注入新動能。其量子計算系統和平台,特別是IBM Quantum System One 和 IBM Quantum Platform,已成為量子計算行業的標杆,並在商業化應用和學術研究中展現出卓越的競爭力。
IBM的量子平台已成功進入企業、政府機構和學術研究領域,展示了其在市場中的深度滲透能力。
即使量子計算尚未成為IBM的主要營收來源,其在2024年第四季股價僅上漲了4%,在上一輪「量子計算概念股」炒作中表現不夠突出。然而,量子技術帶來的長期成長潛力使IBM成為具有吸引力的長期投資標的。

Melius Research分析師Ben Reitzes估計,到2030年,量子計算技術每年將為IBM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2024年第三季度IBM總毛利率約為56%,體現了其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這樣的財務基礎使IBM能夠持續投資於生成式AI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領域,確保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IBM股價近期保持穩健,市盈率相對合理,對於保守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微軟

微軟早已透過其Azure Quantum平台整合量子硬件和軟件服務,成為量子計算雲端應用的先驅。雖然目前業績貢獻微乎其微,但Azure Quantum是其雲服務產品的重要補充。

Azure Quantum與微軟的其他雲端服務無縫整合,讓使用傳統Azure的企業客戶能輕鬆引入量子解決方案,推動Azure的整體採用。
微軟在2024年,保持了強勁的收入增長,其Azure業務同比增長達到33%,是該公司成長的主要推動力。量子計算的進一步應用,將有助微軟繼續鞏固其在雲端運算市場的領先地位。
Azure Quantum在量子應用的軟硬件整合方面具備明顯優勢,隨著量子技術的廣泛應用,微軟在科研和企業市場中的地位將進一步強化,對股價形成長期利好。

亞馬遜

亞馬遜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布局,主要是透過AWS(Amazon Web Services)量子計算平台來推進,該平台稱為Amazon Braket。

Amazon Braket 提供量子計算即服務,允許研究機構和企業利用不同供應商的量子硬體和模擬器進行開發和測試。
Amazon Braket的優勢在於其整合AWS的雲端生態系統,為客戶提供無縫的量子與經典運算結合的體驗。
目前AWS是亞馬遜最賺錢的部門之一,佔母公司獲利的60%。
亞馬遜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達到275億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長逾倍。隨著量子計算應用的擴展,Amazon Braket有潛力成為AWS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不過,量子計算對亞馬遜整體財務的影響仍然有限,因為目前量子計算的市場需求和收入貢獻仍處於起步階段。

與Alphabet(Google)、IBM或Microsoft等競爭對手相比,亞馬遜在量子計算的專注程度相對較低,可能限制其在該領域的吸引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